大学生云报9月2日讯(通讯员 范凯涵 张萌 靳尚昆)8月26日,“狍角帽”非遗传承·文化兴边实践队来到多布库尔猎民村,探访当地村民,走入当地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民族团结理论宣讲、访谈青年驻村干部。团队成员在访谈中了解多布库尔发展现状,在宣讲中体悟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伟大意义。
图1 团队成员与多布库尔猎民村驻村干部合影
图2 团队领队范凯涵访谈驻村干部吴健美
2023年冬,哈尔滨爆火出圈。“鄂伦春小甜”吴健美等鄂伦春族人民自发出省宣传,身着民族服饰来到中央大街,引起了全国人民对于鄂伦春族的广泛关注。于是,团队成员在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来到了驻村工作队队员吴健美所在的多布库尔猎民村,对她进行了访谈,进一步了解村中以旅游产业等助推经济发展的状况。“多布库尔”是鄂伦春语,意思为“很宽的河面”。处于多布库尔河流域的鄂伦春人原属乌鲁布铁镇朝阳猎民村,考虑到医疗、教育、交通等综合因素,2005年集体搬迁到了现在大杨树镇的村落位置。多布库尔猎民村是鄂伦春自治旗七个猎民村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2021年9月,该村被表彰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村”。团队了解到,多数外来游客会对民族的传统住房、行人路以及狍皮制品、手工艺制品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此,多布库尔猎民村发挥鄂伦春族民族特色优势,深入挖掘村中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非遗+旅游”,成功吸引了来自湖北、山东、深圳、北京等全国各地的游客,带动了猎民村的经济发展。多布库尔猎民村的村民也积极参与,对村委会开展的工作进行配合,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景区之中,村民自家可以经营民宿,部分有劳动能力的村民也在景区务工,从事清扫垃圾、卫生间保洁、景区门票收取等工作。2023年,通过对景区的开发与运营,村两委和驻村企业成功带动了村中20多人的就业,为村民的基本生活提供了一份保障。除此之外,村中的集体耕地、中草药基地等,也带动了多布库尔猎民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居民生活的参与感和幸福感。
为弘扬鄂伦春族优秀传统文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融,8月26日上午,团队联合多布库尔猎民村村委会,举办了“石榴花开,籽籽同心”主题文化宣讲活动。活动中,宣讲人以总书记指出的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为指导,结合团队前期筹备内容和实际调研成果,分别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鄂伦春人民加强民族团结的举措、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成功案例与经验分享和未来展望五个方面进行宣讲。通过引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典型案例,宣讲人总结了鄂伦春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经验,为努力打造鄂伦春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模式提供建议。宣讲活动过程中,多布库尔猎民村村委会人员和团队成员进行互动交流,驻村工作队队员吴健美表示:“多布库尔猎民村会继续加强民族政策宣传与教育,开展民族文化交流与活动,展现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村的风采”。此次宣讲活动不仅加深了团队成员对鄂伦春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更激发了团队成员坚定民族团结的信念与决心,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希望继续为推动鄂伦春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东林力量。相信在未来,多布库尔猎民村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图3 团队成员张萌进行民族团结主题理论宣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靳尚昆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