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外三下乡: “爱国拥军心向党·青年学子送军粮”社会实践队最终站: 走进卡拉苏边防连

发布时间:2024-08-31 23:18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7.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31日讯(通讯员 李阳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在建军节来临之际,为深刻领会并践行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进一步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与国防意识,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爱国拥军心向党·青年学子送军粮”社会实践队走进卡拉苏边防连,在互动研讨、观摩学习、实践体验中与一线官兵展开面对面交流,共话强国强军使命担当,以实际行动向坚守在祖国边陲的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

图为实践队员们与指导老师和卡拉苏边防连士兵的大合照

一、边关梦圆,终抵卡拉苏

活动伊始,实践队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边防团团部出发,参与了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高原的清晨,寒风刺骨,队员们在庄重的仪式中感受到军人的神圣使命。随后,队员们乘车出发,经历了三个多小时的曲折山路,穿越蜿蜒的山谷,最终到达中塔边境一线的萨雷阔勒岭。

图为卡拉苏边防连士兵日常训练照片

二、战魂炽热,边防课堂

在连队指导员和程班长的组织下,实践队的成员们参与了一堂“零距离”的边防课程。程班长详细讲述了连队的光辉历史和发展变化:“2004年,‘5042前哨班’迁至卡拉苏,标志着艰苦守防历史的结束和新的守防征程的开始。”从2008年修通道路、2010年建设信号塔,到2016年接通电力和2017年底修建输水管道,这些设施的改善不仅提升了官兵的生活质量,也让队员们见证了边防事业的逐步发展与祖国力量的强盛。

实践团也见证了连队的艰苦历程,从最初的活动板房和煤炉取暖,到新建的保温哨楼,展现了边防官兵如何在恶劣环境中不懈奋斗。从徒步巡逻到骑马巡逻,再到现代化的越野车巡逻,每一段历史都是对边防精神的真实写照。队员们被这些历史和变化深深触动,感悟了什么是真正的“卡拉苏精神”——在艰苦条件下坚持不懈,为国防事业默默奉献。

图为实践队员们听卡拉苏士兵讲解卡拉苏边防连历史的照片

三、军魂交融,共话成长

随后,实践团的成员们与官兵青年展开了以“青春献礼边疆,共话使命担当”的为主题的学习交流活动。他们围绕“新时代青年如何践行使命担当”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结合自身经历与见解,畅谈青年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责任与使命。在边防故事分享环节,多位边防官兵走上讲台,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他们在雪域高原上卫国戍边的故事。从极端天气下的巡逻坚守,到与战友并肩作战的生死瞬间,再到与当地居民建立的深厚情谊,每一个细节都深深触动了在场的大学生们。实践队的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是历代守防官兵用鲜血和生命在雪域高原谱写了一曲卫国戍边无私奉献的英雄壮歌。

四、国门誓约,不忘初心

在卡拉苏口岸的国门界碑前,队员们向站岗的战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在队长赵嘉奕的提议下,庄严地重温了入党誓词。界碑上鲜红的“中国”字样和入党誓词,使每位队员的爱国情怀得到了升华。大家在国门前凝视着边界线,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边防官兵无私奉献的敬仰。

图为卡拉斯口岸国门界碑照片

苦水河畔建功勋,冰山脚下壮国威。此次活动,军地青年齐聚一堂,奏响了一曲共学、共思、共进的交响。活动结束之际,官兵和师生代表们都意犹未尽,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砥砺前行、接续奋斗不断为强国强军事业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指导老师:李璇、冯兴利

团队:“爱国拥军心向党·青年学子送军粮”社会实践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韩继莹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35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