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教育方式的使命驱动下,安徽师范大学的一支充满激情与创新精神的团队,踏上了淮南新四军纪念林的土地,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 VR 场景搭建之旅。
为了能够全方位、高精度地还原淮南新四军林的真实风貌,团队成员首先精心策划了全景图拍摄方案。他们携带专业的摄影设备,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时,便已穿梭于新四军林的每一个角落。从庄重肃穆的纪念碑,到蜿蜒曲折的林间小道;从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到铭刻着历史记忆的石刻碑文,每一处细节都力求完美捕捉。
团队成员正用全景相机拍摄(安徽师范大学 张越 提供)
然而,仅仅依靠全景图还不足以展现新四军林的独特魅力。为了营造更加身临其境的视觉效果,团队决定采用鱼眼镜头进行拍摄。这种特殊的镜头能够捕捉到更广阔的视角,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拍摄过程中,成员们不断调整角度和参数,以确保每一张照片都能呈现出新四军林的壮观与雄浑。
拍摄工作完成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技术搭建。这是一个融合了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编程等多领域知识的复杂过程。团队成员们首先对拍摄的大量全景图和鱼眼照片进行筛选和整理,去除那些因光线、抖动等因素导致质量不佳的图片。然后,利用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对选中的图片进行色彩校正、对比度调整、畸变矫正等一系列操作,以保证图像的质量和一致性。
在技术搭建的核心阶段,团队成员们运用先进的三维建模技术,将处理后的图片转化为虚拟的三维场景。他们仔细分析新四军林的地形地貌、建筑物布局等特征,通过精确的测量和计算,构建出与实际场景高度吻合的三维模型。同时,为了增强场景的真实感,还添加了逼真的光影效果、材质纹理等细节。
团队成员在进行VR展馆搭建(安徽师范大学 张越 提供)
在软件开发方面,团队成员们充分发挥编程技能,开发了一套交互性强、操作便捷的 VR 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手柄、鼠标等设备,自由地在虚拟的新四军林中漫步、停留、观察。系统还配备了详细的文字说明和语音讲解,让用户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入了解新四军林背后的历史故事和革命精神。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奋战,团队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VR 场景搭建的完成。当他们第一次亲身感受自己努力的成果时,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喜悦。呈现在眼前的新四军林,仿佛将他们带回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通过精心搭建的 VR 场景,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便能身临其境地领略淮南新四军林的庄严与神圣。无论是学生、学者,还是广大民众,都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
团队成员用单反相机补拍细节(安徽师范大学 张越 提供)
这次 VR 场景搭建实践,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创新突破,更是对红色文化传承方式的有益探索。它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让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而是可以亲身体验的生动场景。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团队成员们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他们在炎炎夏日中奔波拍摄,在深夜的灯光下埋头苦干,用汗水和智慧铸就了这一非凡的成就。同时,也得益于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指导老师的悉心关怀,为团队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技术指导。
未来,安徽师范大学计信学院赴淮南新四军纪念林VR展馆“项目e站”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将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探索创新,将更多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 VR 等先进技术进行呈现和传承。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会有更多的人能够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了解历史、铭记历史,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孜默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