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8日讯(通讯员 余婷燕)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彩礼作为婚姻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它不仅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表达尊重和诚意的象征,也是双方家庭共同为新婚夫妇建立新家庭提供经济支持的体现。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彩礼逐渐异化为一种经济负担,甚至成为婚姻幸福的绊脚石。
当前,我国彩礼现象普遍存在,且在一些地区呈现出高额化、攀比化的趋势。高额彩礼不仅给男方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还可能引发家庭矛盾和社会问题。同时,彩礼的过度商业化也扭曲了婚姻的本质,使得婚姻成为了一种交易。
面对这一现状,法治成为了解决彩礼纠纷、推动婚俗改革的重要途径。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彩礼的性质、范围及返还条件,可以有效遏制高额彩礼现象,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为了深入了解彩礼纠纷的现状,探索有效的应对之策,8月17日-8月23日,彩礼纠纷现状与应对调研实践队成员赖雅文、李淇圆、唐澜芯、易曾堂、易哲雄、赵紫妍踏上了调研之旅,深入全国多个地区,展开了一系列实践与访谈。
在北京德恒(重庆)律师事务所,实践队成员唐澜芯与资深律师夏浩云进行了深入交流。夏律师结合自身职业生涯中的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了彩礼纠纷处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他指出,彩礼数额的认定、是否用于共同生活以及是否构成彩礼返款的情形是处理此类案件的关键难点,这些挑战往往源自于社会文化的根深蒂固和传统习俗的深刻影响。通过访谈,实践队成员深刻认识到,法律在解决彩礼纠纷中虽扮演重要角色,但仍需与社会文化相协调,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
实践队成员易曾堂在作为实习律师实习的过程中采访了资深律师张律师。张律师指出,彩礼纠纷往往源于社会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尤其是现代年轻人在没有足够感情基础的情况下匆忙结婚,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张律师表示,在处理彩礼相关案件时,判断哪些财物属于彩礼,主要依据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他提到,礼金、三金(或五金)以及结婚过程中的大额转账等,均可能被认定为彩礼范畴。而对于彩礼数额是否过高的判断,则需考虑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给付方家庭经济情况、当地习俗等多重因素。
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基层人民法院民一庭,实践队成员易哲雄与法官聂法官进行了访谈。聂法官详细介绍了法院在审理彩礼相关案件时的具体做法和标准。他提到,在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已共同生活的情况下,彩礼返还的比例会根据共同生活的时间长短进行酌情考虑。此外,法院还会综合考虑家暴、隐瞒重大疾病、存在恶习、女方终止妊娠等因素,在判决中予以酌情考虑。
在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社区服务工作站,实践队成员赖雅文与黄站长进行了访谈。黄站长作为基层工作者,对彩礼问题有着更为直观的感受和理解。他认为,彩礼作为一种传统习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过高的彩礼要求却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他介绍了社区在推进彩礼改革方面的努力和成效,包括通过制定居民公约、加强宣传教育等方式来引导居民树立文明婚俗新风。同时,他也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困难和挑战,如村规民约的说服力有限、改革工作难以顾及所有情况等。
实践队成员李淇园前往贵州省毕节市水箐村对村支书进行了访问,吴发泽村支书表示,彩礼作为婚姻中的一项传统习俗,既体现了男方家庭的结婚诚意和经济能力,也包含了女方家庭对新人的经济支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彩礼问题逐渐成为引发社会关注和矛盾的焦点。在一些情况下,高额彩礼不仅给村民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可能成为婚姻破裂的导火索。针对这些问题,水箐村村委会积极响应,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村规民约,旨在规范彩礼行为,减轻村民负担。吴发泽指出,在制定村规民约时,村委会充分调研并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确定了一个大多数村民能够接受的彩礼数额上限,既考虑到了当地实际情况,又避免了过高彩礼给村民带来的经济压力。此外,水箐村还设立了专门的调解机构,负责解决因彩礼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赵紫妍还与福建省莆田市婚俗改革地区村民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村民表达了自己对彩礼问题的看法和期望。村民认为彩礼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表达诚意和尊重的方式,但过高的彩礼要求却让人难以承受,希望政府能够出台相关政策来规范彩礼行为,减轻家庭负担,同时表示愿意积极响应婚俗改革的号召,树立文明新风。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与访谈,实践队成员对彩礼纠纷的现状和应对之策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他们发现,彩礼问题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文化问题。解决彩礼纠纷需要法律、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作。在未来的工作中,实践队将继续关注彩礼问题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和途径,为推动婚俗改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彩礼问题,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婚俗环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余婷燕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