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华学子三下乡:探寻红色史迹,赓续革命精神

发布时间:2024-08-24 12:5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艳雯   阅读 1.8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4日讯(通讯员 李艳雯)为更好地传承与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探寻红色史迹,赓续革命精神。2024年7月15日,广州新华学院青云志突击队(以下简称“突击队”)借助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搭建的平台,在指导老师王清鹤的带领下前往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九龙镇金造村开展“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调研活动。突击队先后参观了革命英雄罗发故居、九龙起义金造保卫战历史展厅、九龙革命历史长廊、粤桂湘边司令部旧址、罗氏家祠等红色革命基地,聚焦金造村革命历史文化,深入学习了红色革命精神,了解了当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图为突击队队员们聆听讲解员罗兴平干部介绍村史 焦镇朗/摄

金造村位于英德九龙镇南面,三水汇合,四面环山,充满神秘的历史气息。队员们在讲解员罗兴平干部的带领下,先参观了革命英雄罗发的故居。褪色的墙壁上挂满罗发同志的过往功绩,一张张照片都在诉说着那段不凡的历史。队员们聆听了罗发同志的英勇事迹,感受着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随后,队员们走进九龙起义金造保卫战历史展厅,通过丰富的图片、文献和实物资料,深入学习了九龙起义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接着,突击队参观了粤桂湘边司令部旧址,这里曾是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指挥所。1949年金造村发生红色革命“九龙金造武装起义”,罗发担任英清阳边区人民解放大队大队长,组织群众开展武装斗争,捣毁国民党两个乡公所、一个警察所、两个反动据点,并开仓发粮给村民,形成了很大的政治影响。金造村有着许多红色革命遗迹,如战壕、粤桂湘边司令部旧址,粤桂湘边司令部旧址墙外还存有大量的弹孔和炮弹爆炸的痕迹。队员们通过斑驳的墙体、照片、实物资料等体会到了当时村民生活的水深火热,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在战场中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们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图为粤桂湘边司令部旧址 焦镇朗/摄

图为突击队队员们学习有关金造村革命历史的相关资料 焦镇朗/摄

最后,突击队拜访了老党员罗金球。罗金球年过90,于青年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入伍3年,一直对党的建设和国家富强感到骄傲与自豪。因年事已高,罗金球对很多事情已经记不清了,但是一提起党,他便语重心长地教诲突击队队员们要铭记党恩、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并表示自己当时入党,就是想着跟着党走,跟着党走是正确的,入党是光荣的,如今大家过上的好日子是离不开党的帮助的,要感谢党。罗金球和讲解员用朴素的家乡话向突击队讲述了金造村军民的革命事迹,讲述了老一辈党员的初心使命,并对突击队队员们表达了殷切的期望。

图为突击队队员采访老党员罗金球(左一) 杨艺飞/摄

“征途未有穷期,奋进永不止步”,青云志突击队此次红色之旅,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在本次“三下乡”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中,青云志突击队以“红色文化”为基点,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探究了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红色文化力量,以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队员们不仅学习了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精神,还进一步了解了乡村发展路径。队员们表示,将把这次实践中的所学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把从革命先辈的事迹中汲取到的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学好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实干笃行,以新时代青年之姿,担当起新时代之责,用实践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突击队与罗兴平干部在金造村牌坊前的合影 杨艺飞/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艳雯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79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