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3日讯(通讯员何泽同黄鑫曹人耀)五百里井冈,巍峨叠翠,云雾缭绕。2024年8月22日,邵阳学院“志愿星火,井冈之情”实践团抵达了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中心。在深秋的季节,团队车行于漫山遍野的绿意之中,感受着这片土地深藏的激荡人心的红色历史,连绵的竹海与碧翠的山峦间,体悟那份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井冈山精神。
团队一行首先来到了小井中国第四军红军医院旧址,讲解员的讲解让团队知道了那段过往。1929年毛泽东于湘赣边界,力倡建立一所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然时局维艰,1000块大洋集腋成裘,七拼八凑建设了小井红军医院。无麻无消,伤员以石定身,忍痛受术;食盐、石灰水,替代消毒,书写铁血坚韧,这些都是井冈山精神中不屈不挠的真实写照。
接着,团队紧随讲解员老师的步伐来到了大井景区,他们在这里了解到,1929年,井冈山大井村在国民党军第三次“会剿”下遭受重创,所有房屋化为灰烬,唯有“白屋”残墙屹立不倒,屋前毛泽东同志曾坐过的“读书石”与屋后见证红军练兵的两棵常青树幸存。为纪念这段历史,1960年,井冈山人民按原貌复建“白屋”,将残墙嵌入新墙,两棵常青树与“读书石”则被精心保护,成为革命历史的活见证,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团队最后一站,来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沿着石阶缓缓而上,两旁是坚韧挺拔的苍松翠柏,它们宛如忠诚的卫士,日夜守护着这片英雄的土地。走进瞻仰大厅,步子不由自主地放缓,目光触及那面黑底金字的纪念墙,上面密密麻麻镌刻着15744位烈士的名字:张子清、王尔琢、陈毅安……每一名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段不朽的传奇。
井冈山,这片浸染着烈士鲜血的土地,不仅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更成为了红色基因传承的摇篮。每一次踏上这片英雄的土地,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团队成员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更加坚定地传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
图为小井中国第四军红军医院旧址的讲解员在讲解。通讯员 曹人耀 摄
图为团队成员在认真参观大井毛泽东朱德旧居。通讯员 曹人耀 摄
图为团队成员在认真聆听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的讲解员的讲解。通讯员 曹人耀 摄
图为团队成员在大井景区内的合照。通讯员 曹人耀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邓菲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