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迹竹情—广西师大学子“邂逅非遗,美育润心”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8-17 15:31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刘晴磊   阅读 5.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通讯员(李茵、刘世忠、袁佳鑫)为推动传统工艺实现高质量传承与发展的时代要求,帮助三江非遗竹编在美术教育中得到有效推广,增强其传承活力,2024年7月28日,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遗教于乐”暑假社会实践团队,保持“进”的姿态、“上”的趋势,赴桂林市纸的时代书店(联达店)开展关于教学实践活动。

李茵老师多年从事民间技艺推广与研究,在本次活动中指导并带领同学从美育传承角度深度思考非遗项目与市场之间的融合关系。实践队紧随《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的时代步伐,基于前期三江非遗竹编《侗迹竹情》教学经验,构建家校共育赋能儿童成长新模式,以达到共情陪伴视域下儿童行为习惯、情绪管理和思维能力呈良好发展趋向的目的。“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利”,创新与社会碰撞融合,在新需求下推动新成果,掀起非遗美育的全新浪潮。

图为实践队在纸的时代书店(联达店)进行《侗迹竹情》课程的照片 刘世忠 摄

图为实践队在纸的时代书店(联达店)进行《侗迹竹情》课程的照片 刘世忠摄

天壤间,似木非木,似草非草,竹与芝也。竹编是溢满香气的艺术,一把竹编团扇带来的不仅是夏日清凉,也满载着手艺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此次活动以共情陪伴中的“竹扇”为主要探讨内容, 打造“亲子互动,家校合作”新课堂,旨在搭建亲子沉浸式交互模型,通过一根根竹篾交织互动体验,促进行为习惯养成,增强情绪管理能力,提高思维表达能力,多维度激发孩子潜力,实现自主性综合成长。

图为在纸的时代书店(联达店)遗教于乐社会实践团队部分成员教学合影 刘世忠摄

在产教融合育人背景下,“遗教于乐”实践队将继续以设计为“原点”,创造非遗交互课堂模型和制作非遗美育交互产品为“半径”,致力于乡村美术教育发展,带动乡村人才、乡村文化和乡村产业振兴,向远方无尽延伸。尽团队所能为非遗的传承与弘扬,添砖加瓦。或许团队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团队将不断前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晴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