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9日讯(通讯员 陆艺、李浩)合肥工业大学的彝针彝线绣传芙蓉——民族地区多产业电商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队通过采访宣威市农业局及得禄乡相关政府工作人员,全面了解宣威市得禄乡农业产业升级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历程。宣威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股股长余仕飞和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孙应康。通过与二位领导交谈,团队了解到宣威市近年来围绕着“1+1+3+N”的一条主线来发展现代农业。
图为宣威市农业农村局领导孙应康、余仕飞与团队成员交流图。通讯员 何宇豪 摄
所谓“1+1+3+N”的主线即粮食+火腿+果蔬中药材+其他小型产业的模式,这是符合宣威市发展的模式。宣威是人口大县,也是农业大县,因此农业的发展格外的重要。二位领导在采访过程中向团队详细讲述了各个产业的发展经历,一字一句间都尽显对产业与群众的关心。在这些产业的发展路上,政府与干部付出了诸多心血,投资建立了蔬菜基地与育种基地,号召企业与农户合作帮助农户出售蔬菜、制作火腿并销售,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和产业链地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与宣威市农业局领导合影。通讯员 何宇豪 摄
实践团队在市农业局与有关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宣威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股股长余仕飞的介绍。首先,以玉米等重要农产品种植为主,实现地区粮食自给自足,充分保障当地民生。其次,将火腿及生猪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产业。宣威火腿作为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已成为宣威农业的一张名片。通过做大做强火腿产业,提升当地产业知名度,塑造品牌效应,带动当地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升级和发展。此外,进行三个重点方向优势产业培育,通过发展蔬菜、水果、中药材等三大优势产业,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和品质,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
图为团队采访宣威市农业局领导。通讯员 何宇豪 摄
在宣威市团委,团队成员与得禄乡副乡长宁航取得采访,听取宁副乡长讲述得禄乡近年来农产业发展历程,学习相关助农政策的落地实施经历,充分了解到得禄乡发挥当地特色产业的巨大优势以及取得的优异产业振兴成果。得禄乡充分利用当地气候优势,作为全市最大的核桃产区,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并以此为龙头,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产品就地商品化。不仅带动了当地核桃产业的发展,还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得禄乡没有止步于传统农业,而是积极探索产业升级的新路径。立足高原特色优势,大力发展河谷生态蔬菜区块农业,并成功申请了“得禄小菜馆”“肥谷蔬菜”等地方特色区块农业产业品牌商标,努力为农副产品扩宽销路,打开当地市场,让好的农产品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输送,促进当地蔬菜农业的持久永续发展。得禄乡的农产业,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是绿色生态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每一担蔬菜都经由当地农户悉心照料,每一颗核桃也都承载着当地村民的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记录着乡民们的勤劳与智慧。
图为团队采访得禄乡副乡长宁航。通讯员 何宇豪 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宣威市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将坚持生态立乡、产业富乡、开放强乡的发展思路,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高农民收入为基础,充分发挥当地气候优势,持续推动农业综合高效发展。各乡镇也将继续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展望未来,灿烂田野上将绘就乡村振兴更壮丽的画卷,让乡民们的生活更加富裕和美好。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们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天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