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移通学院“致远”法治理论普及宣讲团:追寻红色记忆,聆听党员心声

发布时间:2024-08-14 11:3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君   阅读 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4日讯(通讯员 陈君)“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不懈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秉承着这一崇高理念,重庆移通学院“致远”法治理论普及宣讲团于2024年7月10日来到了这个充满故事的村落——花茂村。

宣讲团成员们践行着习总书记的教导:“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真正理解群众的所需所求。因此,他们带着一颗谦逊的心,开始了对花茂村老党员的寻访之旅。在众多的采访对象中,袁华忠老先生尤为特别,他不仅是一位资深党员,更是花茂村变迁的见证者。

寻访初心,倾听故事

宣讲团的成员们带着满满的诚意,来到了袁老的家进行宝贵交流。他们耐心倾听,记录下每一个细节,担任村书记期间乡村改造的艰难,宣讲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者在推动乡村发展过程中的智慧与勇气。袁老深情地回忆起自己如何在党的引领下,克服重重困难,将法治理念根植于村民心中,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能公正执行,保障村民权益。袁老讲述的每一个故事都触动了我们的心灵,让大家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见证变革,共话振兴

在与袁老的深入交流中,宣讲团成员们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他们跟随袁老的脚步,听着袁老讲述着他走过的花茂村的每一寸土地,亲眼见证的法治与扶贫政策相结合带来的巨大变化。当袁老作为村书记时,他与宣讲团成员们讲述了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村民间的纠纷,以及政策扶持是如何帮助贫困家庭脱贫。宣讲团纷纷表示这次的对话,不仅听到了理论,更看到了实践。乡村振兴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变化。

传递火种,激励青年

宣讲团的成员们深知,他们的使命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传承。在采访过程中,他们不断与袁老探讨如何将老一辈的精神传递给新一代青年。宣讲团的成员们在与袁老交谈时得知,他的儿女们也都是党员,因此在如何通过法治教育培养下一代问题时,袁老倾囊相授地分享给宣讲团的成员们,袁老提到:“在通过法治教育培养下一代时,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一定要向党靠拢,紧跟党的脚步”,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党的历史,理解乡村振兴的意义,激发他们投身于国家建设的热情。

青春绘梦,法治兴乡

在花茂村的碧绿田野间,“致远”宣讲团与袁老的对话,犹如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碰撞,激荡起青春与历史的共鸣。每一次倾听,都是对初心的重温;每一次见证,都是对变革的赞叹;每一次传递,都是对未来的承诺。

宣讲团成员们满载而归,心中不仅装满了故事,更承载着责任与使命。法治与乡村振兴的种子已悄然播撒,等待着在年轻一代的心田生根发芽。未来,宣讲团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通过新媒体的力量,让袁老的故事与精神,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更多青年前行的道路。

“致远”法治理论普及宣讲团的征程,才刚刚开始。他们将带着花茂村的温暖记忆,以及袁老的殷切期望,继续前行,用青春的笔触,描绘法治与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通讯员 何超 蒋沛杭 摄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姚佳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3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