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携手前行共筑美好家园

发布时间:2024-08-08 13:2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董玉银   阅读 4.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董玉银) 为了深入实施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绿色发展理念,武汉轻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化绿环乡"志愿服务团队在2024年7月17日,得到了猇亭区团委的韩思丹同志、学院分团委书记李妍以及福善场村团委书记周洋同志的联合引导和带领,踏上了前往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福善场村的征程,开展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活动,旨在丰富学生的暑期生活,推动"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走进这个村庄,志愿者们被眼前的一切深深吸引。他们看到了一条充满生态活力的河流,河水清澈见底,仿佛是大自然赋予它生命一般。道路宽阔而整洁,两旁的绿树成荫,为村庄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色彩。错落有致的房屋点缀在绿意盎然之中,它们的设计既美观又实用,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碧绿清澈的堰塘,它们如同镶嵌在乡村的明珠,闪耀着自然之美。这一切构成了一幅水美乡村的壮丽画卷,志愿者们不禁目不暇接,陶醉其中。

紧接着,在福善场村团委书记周洋同志的引领下,志愿者们来到了第一个堰塘旁。周洋同志亲切地为志愿者们详细介绍了‘保护猇亭大水缸’项目的背景和重要性。该项目是‘长江哨兵’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标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志愿者们了解到,这个项目着重于退耕还湿、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以及生态绿地的治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通过这些努力,志愿者们看到了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也感受到了每一个参与者为此付出的辛勤努力。

图为福善场村周洋书记向志愿者介绍“保护猇亭大水缸”项目的成果。

在周洋同志的引领下,志愿服务团队行至第二堰塘,目睹了三位阿姨利用堰塘之水洗涤衣物,同时上空盘旋着一只白鹭。此情此景,周洋同志向志愿服务队回溯了“保护猇亭大水缸”项目启动前的景象,那时的水质因富营养化而严重受损,周边垃圾污染极为严重。与今日所见形成鲜明对比,这一转变离不开福善场村当地政府的不懈努力以及村民们的积极配合。正是全村人民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福善场村得以成为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

图为福善场村村民在堰塘旁洗涤衣服。

经过周洋同志的详尽阐述,志愿服务团队获悉当地污水处理工作采用了分散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处理模式。具体而言,堰塘中的水体主要通过“贝鱼草”净化技术实现水质提升,该技术通过在堰塘内种植特定植物、养殖鱼类及贝类,有效净化水质。经过该技术处理后的水体,进而通过分散式处理方式,被用于湿地涵养林的灌溉,此举对当地的绿色生态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其余污水则统一输送至污水处理站,该站日处理能力高达5吨,确保处理后的水质符合相关标准后,方可进行后续利用。这一循环利用系统不仅有效促进了福善场村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而且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

图为福善场村周洋书记向志愿者们介绍“贝鱼草”生态进化技术。

随后,“化绿环乡”志愿服务团队深入探访了农民精心耕耘的菜园。这片菜园中,蔬菜品种繁多,黄瓜、辣椒、玉米等一应俱全,且排列得井井有条,形成了一道赏心悦目的田园景观。这样的景象不仅为过往行人带来了愉悦的视觉体验,更是村民们积极参与福善场村绿色生态建设的重要体现,展现了当地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自然环境的珍视。

最后,化绿环乡志愿服务团队成员与周洋同志进行了一次深入而亲切的交流。在细心倾听他的回答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在过去五年中他所遭遇的最大挑战——与村民之间的沟通问题。志愿者们得知,村民们对于项目的实际效益并不甚了解,这给工作的顺利推进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福善场村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策略。他们将家庭文明诚信档案与项目执行情况紧密结合,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评分机制。此外,他们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从而激发了他们参与这些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在交流的过程中,志愿者们还了解到,周洋同志能够坚守岗位长达五年之久,源于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正是这份对故土的深情厚谊,让他在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定不移地前行。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最终为福善场村创造了如今的辉煌成就。在了解到周洋同志的坚持和付出后,团队成员们深感敬佩。志愿者们意识到,福善场村的成功不仅仅是项目的成功,更是周洋同志与村民们共同努力、携手并进的成果。在深入了解并感受到周洋同志和村民们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与不懈付出后,志愿服务团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他们深知,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地为这片土地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图为福善场村周洋书记与化绿环乡志愿服务队成员的深入交流。

这次“化绿环乡”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让志愿者们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他们将继续秉承这一理念,为国家的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董玉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3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