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宣恩博物馆:历史记忆、民族风情与地域瑰宝

发布时间:2024-08-07 10:0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境涛   阅读 8.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6日讯(通讯员 姚欣尉)7月23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湖北宣恩社会实践团前往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到达了湖北省宣恩县珠山镇的宣恩县博物馆,了解宣恩县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体会宣恩县丰富多彩的民族风俗

一、红色纪念

实践成员在红色纪念馆馆的这段经历,无疑是一次深刻而震撼的历史之旅。通过亲眼目睹那些红色革命时期使用的枪支、弹药,成员们不仅感受到了那段峥嵘岁月的沉重与艰辛,更仿佛穿越时空,与那些英勇的战士们并肩作战,共同经历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板栗园大捷。

贺龙元帅作为红军第二、六军团的杰出领导者,在宣恩县率领战士们所取得的板栗园大捷,是红军在湘鄂川黔根据地反对国民党军“围剿”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胜利。

这些画面,让实践团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峥嵘岁月血肉情谊”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红军战士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形成的,是他们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利益的深切关怀的体现。它告诉广大青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只要广大青年坚定信念、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二、民族特色

恩施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土家族、苗族和侗族是其中主要的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风俗。民族特色展厅主要介绍了土家族,苗族,侗族等三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土家族是恩施州的主要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土家族人民勤劳勇敢,善于歌舞,其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在恩施州乃至全国都有广泛的影响。在婚礼中,还有"哭嫁"这一独特习俗,新娘在出嫁前会哭唱嫁歌,表达对家人的不舍和感激之情。

苗族人民以勤劳、勇敢、智慧著称。苗族服饰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图案而闻名。同时,苗族人民善于歌舞,其舞蹈形式多样,如芦笙舞、铜鼓舞等,都是苗族文化的瑰宝。

侗族人民以擅长建筑和歌舞而著称,其鼓楼、风雨桥等建筑形式以及大歌等艺术形式都是侗族文化的代表。。侗族建筑以鼓楼和风雨桥最为著名,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承载着侗族人民的文化和历史。

恩施州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土家族、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和风俗习惯,构成了这片土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景观。通过了解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元魅力。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共同编织了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文化篇章。广大青年应当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民族文化的光芒继续照耀着前行之路。

三、仙山贡水,浪漫宣恩

在仙山贡水浪漫宣恩展厅,实践团学习了宣恩贡水贡米贡茶贡果贡腿这五个宣恩特色。

贡水河两岸山峦起伏,青山环绕,湖水碧绿,河水清澈,形成了雄、奇、险、俊、秀于一体的优美风光;伍家台贡茶历史悠久,品质上乘,生态有机,天然含硒。其茶叶色泽翠绿,香气高长,滋味鲜爽回甘;宣恩贡米历史悠久,自古出产名米,历史上长期敬奉土司衙署食用,被历代奉为"宣恩贡米";贡水白柚果大皮薄,果肉细嫩多汁,酸甜可口,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宣恩火腿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味而著称,肉质鲜美,口感醇厚,香气扑鼻。

宣恩县的"贡品"系列以其独特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备受推崇,成为当地的一张亮丽名片。

四、心得

文明,像是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河,没有源头的河流会枯竭,没有记忆的民族会走向消亡。

文明的记忆根植于山川土地,也根植于殿宇街巷,以及器物书卷、文化风俗。它们都曾经在漫长的岁月里滋润过先辈,也正在陪伴着人们看花开花落。经冬去春来,就算其中的一些已经被历史尘封,面对它们,广大青年仍然会心怀敬意。更何况,这些古老器物和传统习俗中包含的文化基因,还依旧活跃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继续造福于宣恩百姓

实践团成员查看科普展板(姚欣尉摄)

实践团成员查看傩舞面具(姚欣尉摄)

实践团成员查看宣恩县伍家台模型(姚欣尉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境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0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