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理学子三下乡:“乡”约盛夏 青春正当时

发布时间:2024-08-05 17:22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谢河文   阅读 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5日讯(通讯员 黎馨怡)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全国各大高校积极组织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为此,南宁理工学院蒲公英计划·支教志愿服务团于7月8日前往桂林市兴安县高尚镇中心小学开展支教服务,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支教的形式,为乡村地区的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助力乡村振兴,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彩。

1、“童”心防溺水,安全伴成长

夏日炎炎,碧波荡漾,清澈的湖水和蔚蓝的海水成为人们消暑的乐园。然而,在这宁静的水面之下,却潜藏着致命的危险。溺水,这个看似遥远的词汇,其实就在每个人的身边。他们本可以继续书写生命的华章,却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让生命之舟沉没在无情的水域。防溺水,是每个人的责任。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让悲剧在身边上演。

图为团队成员教授防溺水安全知识。黎馨怡 供图

2、“劳”以启智,“动”以润心

一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感受劳动的辛苦、体验劳动的乐趣、收获成长的幸福、传承劳动者最光荣的美德,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参与劳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感受劳动的辛苦,体验劳动的乐趣,收获成长的幸福,传承"劳动最光荣"的美德。

图为团队成员引导小朋友进行劳动实践。黎馨怡 供图

3、爱心辅导,筑梦未来

团队成员化身“小家教”,点燃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在课堂上,团队成员以辅导学生们作业的形式,从而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和答疑解惑,从中发现学生们存在的学习问题,及时地查漏补缺,使学生们获得新知,激发学习兴趣,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高效地完成作业。

图为团队成员为孩子们辅导作业。李毅 供图

4、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

让非遗走出历史、走进当下、走向未来,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必须遵循非遗保护传承规律,以初心来守护、以匠心来传承、以敬畏心来开发利用。以初心守护非遗,须让非遗回归"生活",再现"本真"。以匠心传承非遗,须让非遗适应当下,突显"本色"。以敬畏心开发利用非遗,须遵循规律,展现"本领"。

图为团队成员教授非遗传统文化。黎馨怡 供图

5、无毒童年,向阳而生

吸毒,是每个人公民不能逾越的红线。而禁毒,更是需要雷霆手段。这是一个庄严又沉重的话题,更是无法逾越的道德和法律底线。拒绝毒品诱惑,是人之本,是家之幸,是国之基。对于青少年来说,拒绝毒品并进行相关普法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少年人应当如旭日初生,应当如青山向阳,应当如江海奔腾。应当守护每个人生命的乐章,拒绝毒品的诱惑,更好地把握自己人生的脉搏。

图为团队成员为小朋友们讲解禁毒知识。段舒云 供图

此次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不仅为乡村地区的孩子们送去了知识的温暖和关爱,更激发了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未来,将继续深化“三下乡”支教活动,为更多乡村地区的孩子们带去希望与梦想。青春因奋斗而精彩,人生因奉献而美丽。一起携手并进,共同为乡村地区的孩子们点亮知识的明灯,让青春的火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熊熊燃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谢河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8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