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大同市能源转型、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读懂市政府的相关政策,明晰行业未来发展方向。7月31日,华中科技大学“喻竹计划”山西大同实践队赴大同市政府单位开展座谈活动。
1.话能源转型,明城市定位
图为实践队员与政府工作人员座谈
7月31日上午,实践队来到了大同市太阳宫文瀛湖办公大楼,大同市政府工作人员为实践队介绍了大同市的产业发展历史。大同市是 “一五” 时期全国重点建设的八大工业城市之一,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工业经济一度达到鼎盛时期。彼时,大同市有着重工、化工、轻工以及煤炭与电力的优势,拥有一个煤矿、两个动力企业(蒸汽机与柴油机),三个汽车企业(云冈、东华、塞北箭)以及四个药厂(大同中药厂、大同一药厂、大同星火、大同利群)等。其中,大同煤矿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累计为国家生产优质煤炭21亿吨,上缴利税近500多亿元。同时,煤炭业凭借其成本低、来钱快的优势迅速成为大同市的支柱产业,同时加速了其他产业的衰落,造就了近年来“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
图为实践队员与政府工作人员座谈图为实践队员与政府工作人员座谈接着,市政府工作人员讲述了大同市能源转型发展现状。双碳目标提出后,大同市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地区。能源供给从大部分依赖火电向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转变。目前,大同市风、光等新能源装机已超过火电,且新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达到了29%。未来,大同市将充分利用采煤沉陷区建设大型风光发电基地。同时,为促进新能源消纳,保证电力供给的稳定性,大同正在大力布局多类型储能系统,例如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
图为实践队员与政府工作人员合影
通过此次座谈,队员们也了解到大同市产业发展的一些困境:(1)支柱产业单一,难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2)新兴产业引进困难,产业链不完整,缺乏产业上下游。(3)招商引资难,投资创业吸引力小。政府工作人员的介绍让队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大同市为全国能源供应做出的巨大贡献,也加深了对大同市的城市定位的理解。
2.话乡村振兴,明脱贫现状
下午,实践队在政府办公大楼采访到了两位选调生校友。两位校友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基层工作经历与感悟。
图为实践队员与校友座谈
马校友谈到:我已经工作两年了,去年一直在浑源县沙圪坨镇黄家坡村参加乡村振兴工作。黄家坡村位于沙圪坨镇南部,村里保持原生态自然格局,具有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和建设育种基地具有独天独厚的优势。我主要参与了制定与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村级规划方案。黄家坡村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以产业兴旺为例,我们重点加快推动育种基地产业与特色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育种基地方面,村政府引进、培育了优质向日葵籽种500亩,每亩向日葵籽产量200斤,每户种植油葵可获利润1000元,另外300元补贴。同时,在500亩向日葵周边重点沿进村道路上,我们种植了各种绿植;在籽种盛开的核心处所,搭建了天幕(帐篷),大型巨型草雕19件,营地夜景等,吸引各地食客来村烧烤、露营、观看表演等。园区正式营业后,仅一个月的时间,单露营项目带来的收益已达1.4万元。未来,我们将不断巩固现有产业,不断突破创新,不断扩展产业种类,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图为实践队员与校友座谈
曹校友谈到:我去年刚参加工作,下周将会到阳高县王官屯镇随士营村参与乡村振兴工作。虽然还没有实际到岗,但已经和单位里的有下乡经验的前辈们求取了工作经验。我也提前了解了随士营村的历史以及目前的发展情况、脱贫困境等。为了能够切实倾听村民的诉求、与村民顺畅地沟通,我最近还专门学习了阳高方言,希望能够迅速适应下乡生活、融入当地百姓、为村子的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通过对两位校友的采访,队员们对真实的基层工作内容和环境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大家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图为实践队员与校友合影
此次赴大同市政府的座谈活动让实践队成员深刻感受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成为一名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放心的政府工作人员,需要踏实努力、认真实践,不断向下扎根、融入群众、融入实际,才能切实落实政策、促进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最终向阳而生,取得突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悦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