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相喻·绿色大同——华中科技大学“喻竹计划”山西大同实践队赴水泊寺街道文兴社区开展宣讲

发布时间:2024-08-05 09:0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悦洋   阅读 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2024年7月31日,华中科技大学“喻竹计划”山西大同实践队前往水泊寺街道文兴社区,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大同能源转型与碳普惠”主题展开宣讲。宣讲活动还借助大同市人大代表、文兴社区李书记的抖音账号进行了线上直播,吸引了社区内外300余位观众观看,收获了居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实践队成员结合专业知识,深入讲解了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意义及实现路径,并探讨了大同市在能源转型方面的机遇与挑战;阐述了碳普惠政策对居民日常生活的积极影响,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节能减排行动。宣讲活动旨在增强社区居民的节能低碳意识,助力大同市实现能源转型。

“绿”力同心,“双碳”同行

实践队员首先为居民们讲解了我国“双碳目标”的相关知识。“碳达峰”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某一年达到最大值,之后进入下降阶段;“碳中和”则指一段时间内,特定组织或整个社会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吸收、工程封存等自然、人为手段被吸收和抵消掉,实现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通过天平模型,实践队员生动形象地为观众朋友们说明了“碳中和”的概念和原理。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不仅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更是中国对地球自然环境负责的大国担当。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应了解双碳目标,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宣讲

追“新”逐“绿”,能源转型

之后,实践队员为居民们讲解了大同市能源结构转型的情况。大同市曾以“煤都”闻名于世,如今正经历着深刻的能源结构转型。依托优质的煤炭资源,大同正逐步向“新能源之都”迈进,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地热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在能源技术方面,大同致力于研发和推广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技术和先进储能技术,全面推进能源结构的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展现了大同推进能源转型的坚定决心。

捍卫“大同蓝”,厚植“大同绿”,打造“大同清”,大同市在推进能源转型的同时强力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采凉山到大泉山,从五路山到千福山,从锅帽山到恒山山脉,一座座荒山秃岭先后披上绿装,一项项精品造林工程涌现,一座座森林公园拔地而起,成为大同靓丽的生态名片。同时,大同统筹推进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水旱灾害防御等各项工作,治水兴水成就也硕果累累。

图为实践队员宣讲

“碳”路同行,普惠未来

最后,实践队员为居民们讲解了“碳普惠”的有关知识。碳普惠是指将企业与公众的碳减排行为进行量化、记录,并通过交易变现、政策支持、商场奖励等消纳渠道实现其价值。这是一项为了鼓励公众自愿践行低碳,激励为低碳社会创建做出贡献的公众或企业的创新性自愿减排机制。其运作方式是依托碳普惠平台,与公共机构数据对接,量化公众的低碳行为减碳量,给予其相应的碳币。公众用碳币可在碳普惠平台上换取商业优惠、兑换公共服务。

图为实践队员合照

本次进社区宣讲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对“碳达峰”、“碳中和”及“碳普惠”政策的认知度,还提高了大家参与能源转型、共建绿色家园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通过知识的传递与理念的碰撞,实践队员们为促进大同市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转型贡献了青春力量,进一步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悦洋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45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