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广师大“星火接力,筑梦岭南”调研记:历史缅怀、今朝陈列、星火相承,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如何复现史迹与精神谱系?

发布时间:2024-08-04 22:1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魏彦华   阅读 2.9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4日讯(通讯员 魏彦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2024年7月17日,“星火接力,筑梦岭南”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调研组乘车一路向北,驶过碧阳树荫的山路,来到城口镇郊区群山脚下。放眼望去,一幢圆柱体弧形的朱红色纪念馆威然矗立——“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高壁灰墙上镶嵌的九柱红字,已宣示了调研组今日心神向往的笃行标杆。

2017年4月,经中办批准,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正式设立。作为广东省内唯一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纪念馆,旨在集中保护与展示粤北地区各类红军历史文物文献,并以纪念馆为核心,辐射全省红色教育基地,推进在粤红军长征主题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发展。

图为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外观与周边环境 通讯员魏彦华 摄

历史缅怀:三年游击与粤北突围,照亮红军西进长征路

据历史记载,1933年9月,敌军总司令蒋介石为彻底消灭红军,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命令陈济棠等在粤湘边设置了三道封锁线。暮霭沉沉,烟波千里……敌军奸谋前夕,中央红军决定战略转移,不得不向西启程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路。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从江西突围后,入粤南雄,取胜新田之战。红二十四师和地方部队共1.6万余人在项英、陈毅等人领导下,齐聚军力奋击南方三年的游击战争。

同年10月25日,红军从赣城王母渡、信丰新田间西进,突破粤军防守的于第一道封锁线。“10月29日,朱德命令左路红一军团箝制并消灭从南面进攻之敌,在城口、恩村一线打开前进道路,红九军团掩护并跟进。10月31日始,左路红一、九军团在位于粤赣湘边的仁化县境内行军作战10余天,进行了奇袭城口和铜鼓岭阻击战等战斗,掩护中央纵队突破了第二道封锁线,暂时甩开了敌军的围追堵截。”11月11日至15日,红军进入乐昌,在粤军、湘军多面夹击的险恶威逼下,跋山涉水潜占九峰山,穿过坪石,胜利突围湖南宜章渡口第三道封锁线。

从南雄第一站智取胜利基石,越过仁化县城口镇,挺进乐昌,直至湘南;从主力部队转战粤北、三次突围......历经三年繁多复杂的游击战争,处处是险境,步步关生死。端详着馆内岩壁铺排的卷卷军书,蓦然回首,似乎脚下的夕战热土依然回荡着当年革命先烈赤诚浴血的历史温度。

图为四路红军经过乐昌示意图 通讯员魏彦华 摄

今朝陈列:沿历史脉络设立体展厅布局,通宏洞微复现长征点滴足迹

从宏观俯瞰,纪念馆共有两层,每层高5.8至6米,设有序厅、展厅、藏品库房、报告厅、多媒体中心和纪念广场等设施。建筑设计采用圆形构图,基底逐层递进,屋顶层层升起,象征着红军长征救国救民、不畏艰难险阻、无惧牺牲“向前向上”“前进再前进”的伟大进取精神。主馆以“穿越封锁”为主题,设计成纪念碑式标志。顶端的立体红五星,仿佛镶嵌在粤北的红土绿地碧水间的红色星火,以望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而展厅主题分为五大篇章:“红色星火,燎原粤北”“血沃油山,红旗 不倒”“攻占城口,突破封锁”“西进乐昌,直取湘南”“战略转移,踏上征程”,沿历史脉络设立体展厅布局。

图为正门处序厅主题雕塑图 通讯员陈颖思 摄

从微观洞察,每处展厅的陈列尽可能以真实文物、图影像复现历史原貌。值得一提的是,在水口鏖战场景区,现代工匠以精湛手艺塑造一墩墩红军雕塑形象,这些“有血有肉”的红军雕塑,或义愤填膺的、或审时度势、或手持弹丸奋勇直前......与油画印刷的战火硝烟全息背景图融为一体。观者置身其中,心生敬畏之意,致敬那战迹背后的坚守与辛酸、军民相依的鱼水情谊。碧血丹青、笃行不怠,一切坚定的楚囊之情,在睹物、触景后生情。

而今,后代人才集思智囊,修缮独具特色的红色纪念馆,以表长征伟业的厚重历史最大敬意,以承革命先辈红色精神谱系永不褪色。

图为第一篇章中水口战役的场景还原 通讯员魏彦华 摄

图为农民暴动武器柜文物 通讯员魏彦华 摄

图为红军作战的枪支武器等文物 通讯员魏彦华 摄

星火相承:科技创新融合下的历史叙说与精神延续

步入馆内,从序厅至展厅五大篇章,科技创新与传统红色美学惺惺相衬,处处皆成生动立体的历史情境。通过运用“声-光-电”、集VR和AR等融媒体创新技术,以及油画和雕塑等艺术表现形式,纪念馆以独创全息智控智能交互和展示系统,给予逼真的场景复原。多媒体展项和数字化科技装置生动演绎红军长征过境粤北的光辉历程。立体音效的配合,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枪林弹雨的蹉跎岁月。如新田之战沙盘、红军长征经过仁化的流动线路图、抢占九峰山拟景等,再如互动区的MC游戏厅、虚拟逃脱传情报......复刻场景,为观者增添与历史对话的互动性。可见,多媒介融合视域助力下,红色革命历史及精神谱系在粤北片区乃至岭南区域的传承、宣传和创新发展徐徐生辉。

图为多媒体技术融合的红军长征知识竞答展厅 通讯员陈颖思 摄

图为“虚拟逃脱传情报”互动厅 通讯员陈颖思 摄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缅怀历史,继往开来。作为新时代青年,身处卧藏红色记忆的岭南大地,览学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悉知红军谱写的长征壮丽史诗,是决心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魏彦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9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