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三救三献”暑期社会实践|汇聚人道力量,共建“红色生命线”

发布时间:2024-08-04 20:24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汪茹   阅读 5.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4日讯(通讯员 汪茹为响应国家推动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进一步融合的号召,提高人们对“三救三献”的认知和参与度,传递人道主义精神,7月15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薪火聚温暖,急救在身边”赴开封志愿团队走进祥符区城东街道社区开展一场关于“三救三献”知识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向居民介绍了红十字会在人道领域的工作和救助项目,鼓励居民关注身边的困难群体,积极参与人道救助行动。“截至目前,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累计超665万人,实现捐献超过5万例,捐献器官超过15.3万个。全国已有30个省级红十字会成立器官捐献管理机构,共建成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场所超过210余处。中华骨髓库累计入库数据340万人份,累计配型检索超12万人次,累计实现捐献16708例;超过80%的地市级红十字会建立了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伍。(数据截止时间2024年1月12日)”志愿者们一连串数字阐述我国红十字会关于“三救三献”所做出的成绩,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相关案例为居民讲解献血、献造血干细胞和献人体器官组织的相关知识和重要意义。“之前总是看到去世的患者捐献人体器官,挽救了其他患者性命的新闻,从而延续生命‘宽度’。通过这次宣讲活动,我对这些公益行为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多捐献一个器官就能多救一个人,如果有机会去捐献去救人,也是一种幸运。今后让我儿子领我去签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陈伯伯说道。

随后,志愿者们走进课堂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救三献”知识普及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急救知识,志愿者武新悦同学展示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她让一位同学上台并演示了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情况的操作步骤。同学们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充满了好奇,听得津津有味。在问答环节,他们表现得格外踊跃。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迫不及待地想要回答问题。“如果有人被食物卡住了,我们要怎么做呀?”“我知道,要用海姆立克法!”学生们充满稚气但准确地回答,让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们对“三救三献”有了初步的认识,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种子。

“三救三献”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充分宣传“三救三献”知识,普及相关知识和理念,提高人们自救互救的意识,打破人们对于捐献的误区,有助于推动“三救三献”事业高质量发展,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爱心捐献的队伍中去,共建“红色生命线”。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薪火聚温暖,急救在身边”责任编辑 | 刘姿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思雨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7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