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情暖惠东实践团——趣味课程,护航成长

发布时间:2024-08-03 16:35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文昴   阅读 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3日讯(通讯员 文昴)7.11-7.18,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教育文明实践团队在惠东开展暑期心理健康教育。以惠东县教师发展中心为主要实践活动开展地点,围绕积极心理学五维,结合惠东象棋文化,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年段,共开展九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中,《面对挫折》、《在“棋”中认识自己》、《合理归因》三节课,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小学心理课

《面对挫折》——积极成就

小学阶段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学业压力与人际交往困境。

01 小黄的故事

马紫莹老师引入小学生们熟悉的蛋仔小黄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游戏情景中,抛出小黄作为转学生在新学校遇到“老师布置的任务不会做”,“周围的同学不理小黄”的两个困境。

02寻找3I法宝

马老师鼓励小朋友们回忆过去成功应对挫折的经历,带领小朋友们找到了“3I”法宝——“I am, I have, I can”。鼓励他们学会发掘自身力量、求助外部资源、汲取过去成功。

03 3I小花

老师引导学生们写下自己最近的烦恼,运用3I策略思考如何解决这一烦恼,并写在卡片上,

组成了一朵成功的3I小花。最后老师与同学们用一首口诀总结回顾全文,老师也祝福同学们能够不惧挫折,向阳而生。

初中心理课

《在“棋”中认识自己》——积极意义

初中阶段是认知的重要时期,个性在此时发生了较多变化。

01 暖场小游戏

林心怡老师以“大风吹”,带着同学们初步认识自己。

02 各司棋职

象棋中有七类棋子,各有特点与职责。同学们找到与自己性格最适配的棋子,重塑认知。通过具体的象棋导入情景,阐发了个体具有独特性和无限潜能的深远意义。

03 探索潜能

心怡老师引入乔哈里窗,带领大家探索“公开区”、“盲目区”、“隐藏区”、“未知区”。为同学们提供了真实可行的提升内在认识的三个途径,分别为“缩小盲目区,增加他人反馈”、“缩小隐藏区,增加内在暴露”和“探索未知区,发现潜能惊喜”。鼓励同学们发现、接纳、探索内在。

高中心理课

《合理归因》——积极情绪

高中阶段是个体成熟的蓄力阶段,合理对待情绪,帮助成长。

01 实验引入

蓝楚怡老师以塞利格曼教授实验,引出不同的归因风格。让学生写下特定情景的归因判断,带领学生们一步步去探究在面对受挫事件时,自身的归因风格(乐观还是悲观)如何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后续行为。

02 归因理论

进一步阐释归因风格理论,在时间、空间、人格三个维度,从乐观、悲观两个角度,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归因。

03 习得乐观小技巧

楚怡老师以小明下象棋为例,强化对失败事件的归因思考,使学生认识到乐观与悲观归因的影响,并细心分享习得乐观的四个小技巧——寻找其他原因,找到信念不合理的证据,积极暗示以及思考不合理信念的作用。

04 打开心扉

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小故事,反驳不合理信念并自我激励。引导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通过练习去习得乐观,面对不同的事件能够找到更合理的归因方式,保持悲观与乐观的动态平衡,拥有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文昴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2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