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日讯(通讯员 孙梦瑶 段舒云)非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民族的独特性和特有的文化精神。通过传播,能够增强民众对自己文化根源的认同感,可以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自信。当非遗与支教碰撞在一起就注定了这个课堂并不会简单,用一堂小小的课堂在小朋友的心中埋下名为“传承”的种子,在未来就有可能长成一棵可为栋梁的苍天大树,支撑起那一片非遗的天空。
图为志愿者向小朋友们讲解非遗项目-京剧
京剧、剪纸、皮影戏、刺绣、茶艺……这些非遗项目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长河,在其中不断的呗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多样性的一部分。通过跨文化交流和传播,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尊重,丰富全球文化的多样性,推动文化的和谐共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
图为志愿者通过多媒体向小朋友宣传“二十四节气”
通过介绍非遗项目,如传统手工艺、节庆习俗等,帮助小朋友了解和认识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非遗项目往往涉及到丰富的艺术形式,如手工艺品制作、民间音乐舞蹈等,通过参与和学习,激发小朋友的创造力和审美感受。了解非遗项目的历史背景和传承意义,帮助小朋友理解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增强对文化传承价值的认识。在学习和实践非遗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小朋友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而小朋友们通过掌握新技能和知识,小朋友们能够增强自信心,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们成小组分布讨论非遗项目的意义
在向小朋友们传播非遗,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小朋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小朋友们通过参与了解非遗项目,能够培养创造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审美能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非遗传播还可以激发小朋友们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兴趣,推动未来文化的持续繁荣。对于非遗项目而言多一个人知道,在未来可能就会多一个人传承。非遗作为历史的见证,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变迁。通过传播非遗,可以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记忆,使其不因时光流逝而消失。
图为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的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谢河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