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日讯(通讯员 周子繁)深入了解苏州地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现状,助推《无障碍环境保护法》落地见效,引领青年学子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关心关爱弱势群体,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7月初,苏州城市学院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无障协行”暑期实践团队前往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康复驿站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深入调研,访谈社工寻现状
实践团队成员们以无障碍建设和适老化为主题,与驿站王社工开展了座谈会。会上,成员们学习了驿站“1+3”社区康复服务模式,了解了枫桥街道康复驿站现有无障碍设施等工作情况。
据社工们介绍,枫桥街道康复驿站作为省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以提升精神康复人员家属照顾能力与缓解照顾压力为主要工作内容。在访谈过程中成员们发现,驿站不仅从宣传工作入手,普及基层卫生知识;且联动各方力量与资源,开展多样性活动,以呼吁全社会对于精神康复人员的关注。驿站以精神疗愈为康复目标,瞄准精康人群需求,据特性、定方法、立目标、助恢复,积极引进园艺疗法、绘画疗愈、音乐治疗、精神运动康复治疗等多元艺术疗法,开创新颖的康复服务形式,科学有效帮助精神康复人员重回社会。
(图为驿站中开辟的“心灵花园” 周子繁摄)
而在适老化改造方面,驿站根据现有服务人群多处于中年与老年前期的情况,已在卫生间加装高低扶手以满足使用需求。但王社工也点出了驿站中存在的设备待完善情况:“如有条件增设一部无障碍电梯,就能为腿脚不便的老年人解决上下楼困难的问题。”“从老人实际需要出发”,这为团队思考如何将适老化工作落实、落细提供了角度与方向。
(图为成员们与驿站社工开展座谈会 周子繁摄)
对话多方,主动交流宣知识
志愿服务结束后,实践团队成员围绕无障碍设施建设、信息交流、社会服务等内容,与驿站中的成员展开沟通。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群体作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主要受益群体,是民政工作的重要服务对象,受益群体的满意度是衡量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的重要指标。驿站中的一位奶奶聊到,当今社会越来越发达的,日常出行变得逐渐便捷。她分享道:“我上次出门做公交车,小伙子看我手上拿了东西,赶紧的就来帮我了,(大家)都很热心的。”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对话驿站中的老年人 张雨婷摄)
而对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现状,王社工则表示:总体而言,无障碍设施的普及度在不断提高,但大家对于这些设施的作用等认知都还比较有限,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力量能够加入进来,推动无障碍知识的宣传工作。
社会的关注与关心,是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的重要发展动力。为了进一步推广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相关知识,成员们事先制作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小知识”宣传单,为驿站中的工作人员介绍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列举科普了生活中常见的无障碍设施,帮助社工更清晰地了解“无障碍”,推动身边的无障碍环境建设。
(图为成员在分发和讲解“无障碍小知识”宣传单 张雨婷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驿站内与社工合影 张雨婷摄)
“及时出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进一步健全残疾人、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制度机制,是国家和社会对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关心关爱的充分体现。” 成员们将学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社会热点问题,迎难而上直面人口老龄化问题,继续深入调研,实地考察苏州地区近年来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以青年之力,助力无障碍环境建设知识普及和适老化改造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图文 | 张雨婷 周子繁
审核 | 周玲燕 沈跃东 张宇 陆雁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子繁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