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张敏) “体医融合”这一理念,结合了医疗与体育两个重要领域,此次暑期实践旨在通过三下乡活动和宣传,构建两者之间的桥梁,促进城乡居民的健康福祉,实现全民健康的美好愿景。
01
健康下乡·体医共荣
图为西南医科大学“医体桥梁,共建城乡健康梦”暑期社会实践队合照
2024年7月8日,西南医科大学“医体桥梁,共建城乡健康梦”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于炎炎夏日中踏上了前往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德耀镇红光村的旅程。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深入基层,将青年学生的知识与热情投入到“体医融合”、“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通过运动医学、体育保健、康复医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城乡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服务。同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02
医体联动·福泽乡村
图为泸州市古蔺县德耀镇红光村自然风光
泸州市古蔺县德耀镇红光村是一个具有独特自然风貌和丰富文化资源的行政村,在过去的几年里,红光村积极发展农业产业,种植烤烟1000亩、高粱400亩。同时,利用优质水资源养殖高端冷水鱼,这些冷水鱼肉质鲜美,营销至全国各大城市。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红光村的经济以及特色产业已较为成熟,但当地医疗条件还相对落后,村民们每次就医都需要坐半个小时的车程到县城医院去,交通不便利,很多村民在途中疼痛难忍。
因此,实践队旨在通过本次三下乡进行“体医融合”宣传以及现场指导和治疗,向大众宣传、教授基本的运动康复治疗方法和运动技巧,将医疗与体育紧密结合起来,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全面、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
03
康健传递·体医同行
图为团队成员入户宣传
7月9日至7月12日,西南医科大学“医体桥梁,共建城乡健康梦”暑期社会实践队结合专业特色,在红光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活动前期,实践队精心制作了有关常见老年疾病运动康复疗法的宣传单,旨在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强身健体,改善生活习惯,避免复发,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图为团队成员为村民进行运动康复治疗
活动期间,队员们不仅将宣传单分发到村中人家手中,还开展了线下宣传讲座以及入户访问村民,为他们提供运动康复治疗,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
04
医体携手,健康桥梁连心
图为“体医结合”健康讲座
7月11日上午,实践队在红光村村委书记等人的帮助下开展了“医体桥梁,共建城乡健康梦”主题公益讲座,实践队队员向村民们讲解运动康复的相关知识和部分疾病的运动康复疗法,推广适宜的健身项目和运动方式,满足不同年龄段和健康状况人群的需求,并为村民们提供现场指导、治疗等服务,让村民切实体验到“医体融合”所带来的好处。
05
爱暖童心,团辅伴留守
图为团队成员与孩子们做游戏
7月11日下午,实践队为10余名留守儿童组织了团辅活动,通过挑选明信片介绍自己、将军令、气球大战等游戏,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在自由画画环节,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一幅幅充满童趣和希望的画作,表达了对志愿团队的喜爱与感激。
06
孝爱之光,照耀红光村——王小平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王小平女士
在泸州市古蔺县德耀镇红光村,有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她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爱心,撑起了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庭,成为了当地人心中的“道德模范”。她,就是王小平女士。
7月12日,在经得同意之后,实践队来到了古蔺县德耀镇红光村“道德模范”王小平女士的家中,深入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家庭妇女。
王小平自2001年与丈夫赵卫忠结婚后,便面临着照顾年迈且体弱的公婆的重任。2003年,正在煤矿打工的赵卫忠不幸遭遇事故,导致双腿截肢,失去了劳动能力。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王小平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毅然决然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她每天早起做家务、做早餐,照顾公公婆婆和年幼的女儿,晚上安顿好孩子后才能休息,半夜还要起来帮助丈夫翻身、盖被子、接大小便。这一坚持,就是十八年。
她多年来坚持不懈地照顾瘫痪的丈夫、双目失明的婆婆、行动不便的公公以及年幼的女儿,用她的坚韧和不离不弃诠释了孝道的内涵和忠贞的定义。她的行为感动了无数乡邻,并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古蔺好媳妇”、“孝老爱亲模范”以及四川省道德模范等。
王小平女士的故事,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动体现。她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爱心,书写了一部感人至深的家庭史诗。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人们前行。
图为团队成员为王小平丈夫赵卫忠进行康复治疗
此外,实践队还为王女士的丈夫赵卫忠进行了运动康复治疗,他虽然坐在轮椅上,但健硕的双手和活力的脸庞都在告诉着人们他对生活充满信心。在治疗结束后,队员们还向王女士教授了一些简单的治疗手法,以便她在家中也能更好的帮助丈夫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07
医体互融·健康桥梁无界线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民合照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红光村的居民们带来了运动康复的疾病防治方法,把医疗与体育紧密结合,将体育锻炼作为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同时利用医疗资源为大众体育锻炼提供了科学指导和保障。还为村内留守儿童带去了关爱与温暖,也为青年学子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实践活动,同学们深入了解了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和基层工作的艰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纷纷表示,将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共建“医体桥梁”、“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从“三下乡”活动中直接受益的群众是有限的,但它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如星星之火,意在燎原。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的历练。他们相信,在广大青年学子的共同努力下,红光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体医融合”、“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也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敏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