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投身曲江区建设热潮,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近日,华南师范大学粤来粤好实践团(以下简称粤来粤好实践团)围绕“教育+墙绘+研学”三位一体的特色服务模式,到曲江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乡村“造血”,以行动赋能乡村振兴。
快乐学习,开设特色教育课堂
作为第一支在乌石学校开展主题为“探寻乌石镇文化,乐学嗨玩一夏”暑期公益课堂的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活动一经开展就受到了当地政府、学校与家长的多方关注。活动报名火热,招收学生人数超50人。作为2024年省级攀登计划项目的落地项目,粤来粤好实践团依托于新时代德智体美劳“ 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进行课程设计,结合当地特色文化,打造了为期7天的“乡村+”课程。
图1 老党员古招华、乌石镇关工委代表、乌石镇团委代表、粤来粤好实践团成员和学生合照
在“乡村+德育”的课程中,实践团结合曲江乌石“梁展如”的英雄人物特色,将红色党史文化知识融入剧目设计中,让孩子们在剧目表演汇总体验人物情感,培养学生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在本次党史文化系列课程设计中,实践团联合乌石镇关工委联合乌石镇团委、乌石镇妇联、乌石镇社工站,特别邀请了乌石镇老党员、老干部古招华同志进行宣讲,通过讲述梁展如的革命故事,让党的光辉历程和英雄事迹深入童心,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图2 老党员古招华为同学们进行授课
图3 老党员古招华、乌石镇关工委代表、乌石镇团委代表、粤来粤好实践团成员和学生合照
在“乡村+智育”的课程中,实践团结合曲江乌石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底蕴,将唐诗的韵律之美与地域特色相融合,让孩子们在吟诵唐诗的同时,领略自然风光,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图4 “走进唐诗”文化课
在“乡村+体育”的课程中,实践团充分利用乌石学校的校园环境,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性与趣味性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运动中感受夏日的活力,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图5“夏日活力”体育课
在“乡村+美育”的课程中,实践团打造“元气满满”舞蹈课,创造出既富有传统韵味又不失时尚感的舞蹈,让孩子们在欢快的舞步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创造力与表现力。
图6“元气满满”舞蹈课
在“乡村+劳育”的课程中,实践团结合非遗剪纸特色,创设剪纸手工课堂,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们亲手制作传统手工艺品,了解并传承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图7 “非遗剪纸”手工课
此外,实践团成员同时密切关注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开设“认识自己”心理课和“防溺水”安全科普课等课程,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艺术赋能,特色墙绘点亮乡村
圆润饱满的西瓜、晶莹剔透的葡萄、金黄耀眼的柠檬、橙黄诱人的橘子……走进乌石坑口,妙趣横生的特色墙绘映入眼帘,让原本单调的墙体变得色彩斑斓。
图8 墙绘作品
近日,粤来粤好实践团来到乌石坑口,以“乡村振兴”与乌石镇的特色产业为主题,用手中的画笔,绘出了一幅幅可爱的图画,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哇!好好看!”看着刚刚完成的墙绘,路过的小朋友开心地说。
图9 墙绘作品
起手、落笔、上色……从绘制底色,再到拟定线稿、精细涂色,每一步都凝聚着粤来粤好实践团的汗水与创意。经过3天的努力,一幅幅生动的手绘墙画跃然“墙”上,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图10 团队成员与作品的合照
特色研学,传承记忆照亮未来
曲江区,广东省韶关市下辖区,既是13万年前人类祖先“马坝人”繁衍生息之地,又是“石峡文化”的发祥地,华夏民族古老文化的摇篮之一。
图11 曲江区图片
7月14日,粤来粤好实践团来到曲江区马坝人遗址进行特色研学。踏入这场独特的文化之旅,这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望,更是一场心灵的触动之旅。实践团成员们先后参观聂耳特展与马坝人遗址。
聂耳,这位中国革命音乐的先驱,用他的才华与热血,谱写了无数激励人心的旋律,成为了时代的号角,人民的心声。
图12 参观聂耳特展图片
马坝人遗址含石峡遗址,位于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狮子岩,为石灰岩孤峰,现为科普娱乐旅游区。马坝人约生活于12.9-13.5万年前,是岭南最早人类之一,填补华南人类进化空白,对研究华南早期智人具有重要意义。
图13 粤来粤好实践团研学合照
本次特色研学之旅,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把这份感动转化为前行的力量,无论是在专业学习上,还是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都要发扬聂耳精神,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同时保持对历史的敬畏之心,不断探索未知,为构建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华南师范大学粤来粤好实践团在曲江乌石开展的“三位一体”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但是一次知识的传递与技能的培养,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与成长的助力。展望未来,华南师范大学将会与曲江区一起,为曲江更多孩子们带来更多元、更丰富的教育资源与成长机会。让我们共同期待,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更多的梦想被点亮,更多的心灵得以茁壮成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蔡耿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