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 曹凯文 冯思宇 肖银莹)为赓续历史文脉,加强非遗保护。2024年7月7日,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桑梓”基层服务践行团前往重庆市永川区板桥镇开展以“竹编绘童心,巧手织未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竹编画让更多人领略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竹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展现,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竹子四季常青,不畏严寒酷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精神品质,而竹编则是这种精神的物化体现。每一件竹编作品都承载着匠人的情感与故事,传递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竹编这一艺术形式,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社会风貌以及审美情趣的变化。
为了让竹编艺术更加代生活,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与参与,本次活动创新性地引入了彩色竹编画这一形式。不同于传统的竹编器具,彩色竹编画将竹编技艺与绘画艺术巧妙结合,通过不同颜色的竹条编织出绚丽多彩的图案。这种新颖的形式不仅保留了竹编技艺的质朴与坚韧,还赋予了其现代艺术的时尚与活力,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活动现场,各式各样的竹编材料和工具被精心布置,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充满创意的氛围。志愿者首先向小朋友们展示了彩色竹编画的编制过程和技巧,每一步都讲解得细致入微。特别是色彩搭配和编织技法的运用,更是让小朋友们大开眼界,纷纷跃跃欲试。
图为志愿者在布置场地。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骆鑫摄
随着活动的深入,小朋友们被这股来自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纷纷拿起竹条和工具,开始尝试制作自己的彩色竹编画。志愿者则化身为“编织导师”,穿梭于人群之中,巡回指导,循循善诱,耐心解答小朋友们的疑问,帮助小朋友们解决编织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编织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不仅学会了竹编的基本技巧,更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乐趣。他们相互交流心得,分享创作经验,整个活动现场洋溢着欢声笑语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图为志愿者在协助小朋友进行竹编画的制作。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骆鑫摄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与创作,一幅幅色彩斑斓、创意无限的彩色竹编画在小朋友们的手中诞生。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竹编艺术的独特魅力,更凝聚了小朋友们的智慧与汗水。在展示环节中,小朋友们自豪地将自己的作品一一摆放出来,并邀请他们的爸爸妈妈前来观赏。他们兴奋地讲解着自己的创作思路和编织过程,那份喜悦与成就感溢于言表。这些作品有的以乡村风光为主题,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有的则以动物或花卉为题材,充满了童趣与生机。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不同的情感与故事,让人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温度与力量。家长们也被孩子们的作品深深打动,纷纷表示要支持孩子们继续学习传统文化技艺,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与发扬。
图为小朋友们在展示自己制作的竹编画。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骆鑫摄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将编制完成的竹编画装入相框里赠送给小朋友们留念。这些彩色竹编画不仅是对孩子们努力的肯定与鼓励,更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一份宝贵财富。它们将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历程,见证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这。同时,竹编画活动需要小朋友们运用手、眼、脑等多种感官进行协调操作,这有助于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创作过程中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也能让小朋友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随着此次活动的圆满落幕,竹编艺术在板桥镇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次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们亲身体验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与乐趣,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志愿者能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共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与小朋友们集体合影。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骆鑫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曹凯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