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二中——蓉浦书院的“新生”

发布时间:2024-07-23 20:18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叶曦   阅读 7.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 叶曦) 

7月23日,浙江海洋大学中华文化传承“翰墨流芳”实践团为探寻定海古代书院的“前世今生”、梳理书院名称的来源,深入走访并学习了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蓉浦书院。这座古老的学府由缪燧创立,并后来发展成为现在的定海二中。

缪燧,作为蓉浦书院的创办者,他的字号“蓉浦”不仅寓意着他个人对于学识的渴求和追求,也反映了他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蓉浦书院在缪燧的带领下,为当地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图1书香苑小区中的缪燧纪念碑 摄影:刘娜

树梢间,蝉鸣窸窣,而当走进定海二中,挺立的小亭、清澈的池水,一股浓厚的书院气息扑面而来,冲破了午后的闷热,给人以清新安宁之感。在校园里,实践团的成员们了解到这所学校的历史沿革。从最初的蓉浦义学,到后来的蓉浦书院,再到现在的定海二中,这所学校见证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站在书院迁入的新址上,实践团的成员们品读着缪燧石碑里的记载,这是定海百姓为了纪念缪燧而建立的一座石像,也是他为政重教、捐俸办学的见证。

图2实践团成员学习蓉浦书院的发展与变迁 摄影:刘娜

根据先前查阅的资料,实践团了解到芙蓉洲,又名蓉浦,那么两者之间是如何联系的呢?在芙蓉洲路,成员们向本地人悉心打听,渐渐摸清方向。蓉浦这个名称的由来,才仿佛一张历史的卷轴,在他们面前徐徐展开。康熙《定海县志》云:“宋昌国县丞厅之南,环以荠荷。”又云:“芙蓉洲,宋学宫地,明时犹植芙蓉”芙蓉洲路原名芙蓉河,后因填河造路而成为现在的商业街。而缪燧号中的蓉,指的是出生故地江阴;浦,指的是申浦,为河。芙蓉洲与蓉浦都和水有着不解之缘,以蓉浦为号,不仅体现了缪燧廉洁为公的品格,也反映了缪燧对于第二故乡定海的眷恋。

图3实践团成员在芙蓉州路了解其与蓉浦书院的关系 摄影:刘娜

此外,实践团还找到了蓉浦书院的旧址,在缪燧的石像前,成员们向这位清廉不欺的先贤深深地鞠躬,以表尊敬。这些文物记录着蓉浦书院的历史变迁和缪燧的杰出贡献。通过这次学习,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承的重要性。他们表示将把这次学习的经验和感悟带回家乡,为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来到定海二中,深入学习和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

图4实践团于定海二中门前合影 摄影:刘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叶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