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 景祖豪)报纸是散装的百科全书,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份报纸都是时间的印记,每一行文字都承载着时代的重量。2024年七月七日上午,正值七七事变纪念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薪火继中华"红色宣讲团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与红色文化,他们带着敬畏与好奇踏进了郧阳报纸博物馆,体会到了报纸收藏带来的魅力与震撼。(通讯员刘一伯)
走进这座充满故事的建筑,仿佛穿越了一条时光隧道,每一页泛黄的纸张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博物馆内珍藏着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的11万余份报纸,其中包括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的《邸报》,以及1889年的《京报》等稀世珍品,同时也展出着七七事变当天的号外报。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如同时间的碎片,拼凑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如图为报纸博物馆馆长程培长为同学们讲解自己收集的报纸。通讯员 刘一伯 摄
除了丰富的报纸收藏,博物馆还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印刷设备和邮递工具,如老式印刷机、切纸机以及铅字排版等,它们无声地讲述着那个时代新闻传播的艰辛与不易。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历史的缩影,让人不禁感叹科技进步的同时,也缅怀那些曾经辉煌的岁月。
图为程培长馆长向大家讲解老式煤油灯,切纸机等收藏。通讯员 景祖豪 摄
郧阳报纸博物馆由资深集报家程培长先生倾力打造,他自1981年起便开始了集报之旅,凭借一腔热情和对历史的敬畏,逐渐积累起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这座博物馆已成为公众了解报纸发展史、感受纸媒魅力的重要场所。
值得一提的是,郧阳报纸博物馆坚持免费对外开放,展厅面积达500多平方米,精心展出的2000余份精品老报纸吸引了无数历史爱好者和学者前来参观学习。在这里,每个人都能近距离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文化传承。
图为“薪火继中华”团队与报纸博物馆创办人探讨七七事变对于中国的影响 通讯员 王语嫣 摄
图为报纸博物馆创办人向“薪火集中华”团队介绍自己创办博物馆的缘由 通讯员 景祖豪 摄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纸质媒体或许不再是主流,但郧阳报纸博物馆的存在提醒人们,那些记录时代、传递信息的报纸,依然值得我们去珍惜和研究。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博物馆,聆听那些跨越时空的墨香,感受那份永不褪色的历史记忆。
图为“程培长馆长对“薪火继中华”团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通讯员 景祖豪 摄
在程馆长为“薪火继中华”团队介绍了报纸博物馆的藏品,历史之后,队长便呼吁队员们为程馆长的报纸博物馆进行清洁工作,以回报程馆长的热情讲解。
图为“薪火继中华”团队队员为程馆长收藏的报纸擦拭灰尘 通讯员 胡晋诚 摄
图为“薪火继中华”团队在郧阳报纸博物馆门前合照 通讯员 景祖豪 摄
郧阳报纸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它的存在让人们有机会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同时也激励着人们在新时代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景祖豪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