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周怡臻)为深入贯彻“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感悟非遗魅力、增进文化自信,“触摸传统,延续文脉”黄河文化调研实践队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其与文旅的结合”为实践主题,赴章丘区国庆龙山黑陶研究所针对“章丘区龙山黑陶”开展学习调研活动。
踏入历史长河,探寻滨州记忆
七月十五日,阳光正好,烟台大学“触摸传统,延续文脉”黄河文化调研实践队踏上了前往滨州黑陶博物馆的征程。滨州,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以它独有的方式,向实践队员们缓缓展开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博物馆内,静谧而庄严,仿佛每一块砖石、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实践队伍将探索的脚步定格在了二层展区,那里是滨州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核心展示区。
实践队员们亲眼见证了黑陶从起源到传承,再到发展的辉煌历程。黑陶以其“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坚如瓷”的独特魅力,赢得了世界考古界的赞誉。队员们轻轻触摸着这些珍贵的展品,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来自远古的温暖与力量,文化自豪感在心中油然而生。
图为参观滨州黑陶博物馆。通讯员 周怡臻 摄
揭秘黑陶工艺,领悟匠心独运
黑陶之所以能在众多陶艺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在博物馆的讲解下,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黑陶的制作流程:从选土、练泥、拉坯、修坯、雕刻到烧制,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队员们纷纷感叹于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同时也对黑陶艺术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实践队员们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努力成为文化传承的使者。
启程滨州故里,梦向济南之旅
七月十六日,阳光正好,烟台大学“触摸传统,延续文脉”黄河文化调研实践队满怀期待地从滨州出发,踏上了前往济南市章丘区的旅程。下午时分,实践队员们抵达了章丘区,而此行的重头戏——探访济南黑陶传承人张国庆老师及其黑陶世界,正悄然拉开序幕。
张国庆,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山黑陶制作工艺的传承人,他的名字如同黑陶一般,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图为济南黑陶传承人张国庆老师所获荣誉。通讯员 柳润平 摄
走进研究基地,领略黑陶魅力
在张国庆老师的引领下,实践队员们仿佛进入了一个黑陶的梦幻世界。张老师不仅将传统黑陶技艺发挥到了极致,更勇于创新,将黑陶与现代元素巧妙结合。他自己的厂子、商标以及黑陶研学中心,更是为黑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铺设了坚实的道路。实践队员们还有幸见证了黑陶制作的整个过程。从选料、塑形、雕刻到烧制,每一步都需要极高的技艺和耐心。团队成员们被这份专注与热爱深深打动,纷纷表示要学习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图为国庆龙山黑陶研究所制作现场。通讯员 柳润平 摄
访谈传承大师,聆听黑陶故事
在随后的采访中,张老师为实践队员们详细讲述了济南章丘龙山黑陶的起源、发展及传承历史。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黑陶的深情与执着。他创作的十大英雄人物黑陶人像,栩栩如生,不仅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也赋予了黑陶新的生命力。此外,张老师计划建设济南黑陶影视基地,希望通过影像的力量,让更多人了解黑陶、爱上黑陶。老师还分享了自己从事黑陶事业的初衷以及未来的规划——他希望在六十岁之际,继续以黑陶为载体,建立红色博物馆和党史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党的历史和国家的发展。
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培养黑陶的年轻血液,一个正在读五年级的小女孩吸引了实践队员们的目光。她对黑陶制作的热情丝毫不逊于任何一位成年人,在师傅的指导下,她亲手制作了一件简单的黑陶作品,她那份坚持与努力让人动容。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早已种下了传承黑陶艺术的种子。
图为小女孩演示拉坯。通讯员 柳润平 摄
跟学黑陶制作,体验传统魅力
最后,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实践队员们亲自动手体验了黑陶制作的过程。虽然只是简单的塑形和雕刻,但已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黑陶制作的乐趣。
此次山东两地黑陶之行,实践队员们不仅见证了黑陶的辉煌与传承,更感受到了黑陶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在未来的日子里,队员们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海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