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思汇泉,遗韵永春:集美大学“闽山秀水”实践队走进永春

发布时间:2024-07-21 18:38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杨婷婷 程涵琪   阅读 1.5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杨婷婷 程涵琪)7月8日,集美大学“闽山秀水”社会实践队响应福建省关于组织开展“组织乡村文化活动,青春助力乡村振兴”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到泉州市永春县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体验和交流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独特的非遗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推进永春非遗文化传播,探索新时代下如何以非遗文化为亮点促进永春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

在探访永春非遗文化发展历程及典型代表的过程中,队员们首先采访了余光中文学馆馆长周梁泉,了解了永春申遗的历程与所需材料,深刻体会周梁泉对保护传承永春非遗文化的使命与担当。同时,实践队队员先后走访调研了永春漆篮工艺基地、翁公祠武术馆、侨新醋厂、纸织画文化产业创意园,并采访了多位非遗传承人。在采访体验过程中,队员们感受到了永春非遗文化的独特之处及特色亮点独特魅力及珍贵价值,并对永春非遗文化发展规模以及发展困境做了相应调研,发现永春非遗文化存在传承人少、传播力度浅、种类较为分散、形象不够突出等问题。对此,实践队队员探索出以下方式扩大永春非遗文化传播力度:一、创设独特IP形象,整合非遗资源。二、结合永春特色,设计非遗文旅路线。三、利用短视频平台对非遗文化进行宣讲,制作实践vlog、纪录片。四、形成专业调研报告,总结永春非遗文化发展突出困境,提出解决措施。

“记住乡愁,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与传承。”“一直走旧的肯定是行不通的,我们需要创新。”“永春人要爱永春,要爱自己的小家,才能有我们祖国的大家。”实践走访中,队员们不禁被永春非遗文化背后所凝聚着的、关于文化传承与守护、爱家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赤忱之心所感动,为非遗传承人所流露出的、关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性发展的担忧所思索。如何将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以更加多元的方式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为永春社会发展贡献青年力量,队员们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形成一定方案和措施,希望以此扩大永春非遗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探索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

实践队队员采访余光中文学馆馆长周梁泉

实践队队员与实践队指导老师张铿、纸织画传承人周梅森合影

实践队队员与指导老师张铿、永春白鹤拳传承人潘琼琪合影

实践队队员与漆线雕工艺大师陈东凤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洋洋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12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