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桑乡遗韵”实践团赴桑植县——人物专访篇:采访省级传承人满元恒老师

发布时间:2024-07-21 18:24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唐越   阅读 8.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唐越)

访谈时间:2025年7月11日

访谈方式:当面访谈

被访谈人:桑植花灯省级传承人满元恒老师

被访谈人照片及简介:

图1:桑植花灯省级传承人满元恒老师(图源网络)

满元恒,1946年12月出生,土家族,桑植县澧源镇人。1962年初中毕业后被招进桑植县花灯剧团当演员,当过菜农、厂矿工人,后任澧源镇文化站长、文化专干、澧源镇宣传部长、副镇长等,2006年退休。满元恒老师从小就喜爱花灯,从一九五六年三岁起就跟师傅学习桑植原始桌子花灯。一九六二年进剧团后就正式跟谷志壮、刘芳豹老师学艺,在师从这些专业花灯表演师傅同时,走向民间先后向民间老艺人向洪志、毛力之、肖喜生、陈美之、谷学之、谷兆庆、钟为善、钟慧龙等学习民间花灯舞。先是把原流、原格的学习下来,摸索师父们各个不同表演风格、特点,在收集、掌握、整理、发扬的基础上,把桑植花灯在尊重老师们的原则上系统成形进行了分类:文花灯、武花灯、丑花灯、拐子花灯、老人花灯、土家族花灯等,使花灯表演时各个门派花灯有不同表演风格、不同圈子、调子、锣鼓点子,不同扇花等技巧动作以及活泼、欢快、风趣诙谐的艺术风格,广泛吸取这些营养后,又积极向外地省市县老师学习,相互谈讨、研究民族民间舞蹈,先后去云南省花灯剧团、湖南艺术学校、自治州歌舞团等地了解不同民族的舞蹈特点,使自己对桑植花灯的发展、传承方面有了新的思路。在桑植花灯舞的传承道路上,满元恒老骥伏枥、默默前行。

访谈目的:为深入了解非遗桑植花灯文化,科学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2024年7月5日,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桑乡遗韵”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共赴张家界张家界市桑植县澧源镇建兴岭村,于7月11日前往马桑树剧团拜访桑植当地两位传承人老师—省级传承人满元恒老师、市级传承人李晓香老师。

访谈内容:(1)、您是从何种契机之下接触到桑植花灯这项非遗技艺的呢?

答:十三岁时便开始跟着师傅开始学习桑植花灯到目前为止已经65年了。桑植花灯舞又俗称打花灯,是桑植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舞蹈。它的表演不受场地的限制,非常灵活方便,演出形式多为一旦一丑(旦角由男性反串)两人表演,旁有乐器伴奏助兴。步法上有云步、三步半、摇步等20多种。最初师傅要求非常严格,因为桑植花灯舞蹈动作极为丰富有三百多个,其中模仿动物的有“鹭鸶踩莲”、“蜻蜓点水”等;模仿生产生活的有“连枷祀”、“美女纺线”等;表现神仙人物的有“观音坐蘧”、"关公挑袍"等;其中有三十几个揉合武术的高难度运作,又如"咬卵跟头”、"猴子吃奶"等。桑植花灯圈子也很丰富。常用的有"半边月”、“一把弓"、“三翻身”、“扯四门”等二十几种。扇子是桑植花灯舞的主要道具,动作极为丰富多彩,有亮、照、抓等30多个花样。这不仅需要有强大的体力还需要有扎实的功底。

 

图2:桑植花灯基本步法图一、在学习这项技艺中您有遇到那些困难?或者说有什么事情让你印象深刻?

答:在十三岁学习武花灯套子的时候,学一个姿势青蛙吐泡(趴青蛙),当时刚开始时学习的时候动作很难又需要兼顾动作完成性以致于当时姿态还没摆好,师傅一脚就把整个身体踩下去了,当时就哭了,说不学花灯承受不了了。师傅说疼也没办法还是必须得学,之后通过自己慢慢摸索才领悟到桑植花灯其中的魅力。后来,在桑植当地他们都不叫名字只叫“湘西花灯王”。

 

图3:桑植花灯单人动作图二、您所了解到桑植花灯目前有哪些创新形式?您认为还可以在那些方面进行创新呢?

答:传承桑植花灯原来就是六十年代就在花灯剧团,最后剧团因为某些原因导致没能继续下去之后经历一波三折最后又来到澧源镇文化站。最后到2006年退休以后就一直从事这个花灯传承一直到现在,大概五六十年没有间断过。

最初的桑植花灯是在桌子上打,最后因为形势需要,有两人花灯发展成三人花灯,就是两旦一丑,再就是两丑一旦,后又发展成四人花灯、多人花灯。之后整合所有师傅教的“套子”和“圈子”将其分类,又分为文花灯、武花灯、丑花灯、土家族花灯。桑植花灯分为四个流派第一是前后式,第二是左右式,第三是武功,第四是前后左右,这就是桑植花灯四大门派。前后式“三翻身”,“金盆泼水”“猴子背瓜”这些属于武花灯的套子,还有一个就是踩脚式,其中踩脚式相对来说难掌握一些。

创新的话桑植花灯的特点特色不能改变——“腰不能扭不能快送”主要是圆胯,上肢和下肢上面动作女同志主要是小巧玲珑,男同志就是摇头摆尾。对于桑植花灯的创新创造要有桑植地方特色要把握住花灯特点,保留其花灯元素。

(4)、如果要创新创作桑植花灯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答:由于桑植花灯的舞蹈动作,产生于劳动产生于人民的现实生活,并在生活中不断成长与发展,它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上因此就显得特别朴实优美,富有表现力,它的动作看起来很像生活,但不是生活的模拟,而是通过动作让舞蹈变得形象化,与真实的生活动作有所区别,这是民间艺术独特风格的具体表现。对于桑植花灯创新创作第一要清楚桑植花灯舞蹈的基本概要和深刻把握好桑植花灯其特色。第二对于桑植花灯创新创作不要千篇一律,要区别桑植花灯与其它地方花灯,要在其中突出其独特的地方特色,注意其原本的元素,最后要立足当地花灯文化并融合地方特色进行创作,不能为了创新创作而忽略了桑植花灯它本身的特色。

图4:实践团成员采访省级传承人满元恒老师和市级传承人李晓香老师

图5:实践团成员与两位传承人老师合影留念

此次采访不仅让实践团成员意识到桑植传统非遗花灯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的瑰宝,更是桑植人民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力量。通过对桑植传统非遗花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仅仅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乡村文化的自信心。还能激发村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内生精神动力。让桑植传统非遗花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使其成为桑植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积极探索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新途径、新方法,为乡村振兴创新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和创新动力。

摄影:陈延甫

方言翻译:赖微为

活动策划:李欢愉

编辑:曹博熙、唐越

指导老师:彭子芹、马铭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唐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0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