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传承教育的新篇章 | 广东培正学院智尚励合志愿服务队赴大埔县茶阳镇探索教育之路

发布时间:2024-07-19 20:55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杨锐   阅读 8.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心得

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杨锐 罗宇嘉)教育,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其兴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广东培正学院智尚励合志愿服务队于7月15日深入探访了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的“椿森第”,追寻并体验了中山大学创办人及首任校长、潮州师范和乐群中学(大埔中学前身)的奠基者邹鲁先生从“客家之子”到“教育大家”的传奇历程。

在这次探访中,服务队成员们对邹鲁先生深厚的学术造诣赞叹不已,更被他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所深深打动。他们了解到,邹鲁先生虽出身贫寒,却凭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育的执着,最终攀登至教育事业的巅峰。

在探访过程中,服务队成员们详细了解了邹鲁先生创办潮州师范和乐群中学(大埔中学前身)的艰辛过程。邹鲁先生为了筹集办学资金四处奔波,为了聘请优秀教师不惜一切代价。正是这份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让潮州师范和乐群中学得以创办,为当地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邹鲁先生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知识、勇攀高峰的典范,生动诠释了言为士则、行为示范的道德情操,体现了乐教爱生、勤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图为邹鲁先生雕塑。通讯员戴荣蓉摄。

探访结束后,服务队成员们纷纷表示,邹鲁先生所经历的创校历程与成长道路,对众人产生了极为强烈的震撼与深刻的启示,使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发展教育事业所承载的重要价值与必要性。

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大中学门前的“父子进士”牌坊,又被称为丝纶世美牌坊,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这座牌坊是为了表彰当地杰出的饶相和饶舆龄父子同中进士的殊荣而建造的。其结构严谨精致,造型美观大方,历经四百余年的风雨洗礼仍保存完好,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水平。这座牌坊不仅是一座建筑杰作,更是研究客家历史渊源、建筑艺术以及民风民俗的宝贵资料。它见证了客家人民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生生不息的历史,也展现了客家独特的文化和风俗。

图为“父子进士”牌坊。通讯员 戴荣蓉摄。

通过走访“父子进士”牌坊及饶氏故居,服务队成员们深切感受到了饶氏家族对教育的深厚重视和独特传承。这座古老的牌坊见证了饶氏家族历史上两位杰出人物的辉煌成就,也体现了饶家对教育的不懈追求和卓越贡献。在饶氏故居中,他们仿佛穿越时空,聆听先人的教诲。庭院中的每一砖一瓦、书房中的笔墨纸砚以及墙上挂着的饶氏先人的字画,都透露出饶家对学问的敬畏与追求。

饶氏家族的教育观念不仅体现在对科举制度的追求上,更重视子女的品德教育。他们深知学问之道不仅在于求知,更在于学会做人。因此,饶家除了重视学业成绩外,更强调培养子女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这种教育观念在饶氏后人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为社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论是在学术界、商界还是政界,饶氏后人都以其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誉。

如今,饶氏家族的教育传统仍熠熠生辉,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卓越、奋发向前。在“父子进士”牌坊下,仿佛能感受到饶氏家族对教育的执着追求和无限期待。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青年不断前行、超越自我。

图为实践队员在父子牌坊前合影。通讯员戴荣蓉摄。

青年是新时代教育繁荣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绘画者”。广东培正学院智尚励合志愿服务队成员们表示要当好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伟大事业的生力军,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立报国强国大志向,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努力做教育强国建设的奋斗者和奉献者。他们深知,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实现勇攀教育事业的巅峰。他们将追寻邹鲁先生的脚步,不断学习、厚积知识、增长见识,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添砖加瓦。他们将以饶氏家族为榜样,锤炼高尚品德,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激发出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矢志不渝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在艰苦奋斗中历练本领,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梦想的实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锐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19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