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 唐海川) 青春脚步丈量乡野,智慧点亮振兴之路。2024年7月5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蜜香助农,甜蜜共富”商洛市实践团带着对乡村振兴的深深热忱,走进了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展开了一场为期15天以土蜂蜜产业为主题的深入调研。
通过科技与调研双核驱动,助力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围绕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国家政策鼓励大学生深入基层,发挥才智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通过实践,大学生能应用所学为农村带来科技、管理和文化进步。大学生应响应政策,用智慧和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共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在探寻蜂蜜行业市场发展趋势的征途中,实践队于7月5日走进了本市知名的蜂蜜专卖店。通过深入的实地走访,与店员和消费者的互动交流,获得了关于蜂蜜市场动态的第一手资料。调查得知,市场上假蜂蜜问题严重,大部分民众对真假蜂蜜无辨别能力。当地土蜂蜜也因销路问题导致散户售卖土蜂蜜利润很低。
图为蜂蜜店老板向实践队员介绍蜂蜜市场情况。实践队员 薛雅新 摄
为了了解蜂农真实情况,7月6日,实践队深入蜂农家中,与蜂农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在蜂农的毫无保留分享下,实践队学习了蜜蜂饲养的方法和工具,观摩了从采蜜到蜂蜜加工的全过程,并学习了鉴别真假蜂蜜的方法。据了解,商州区位于秦岭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华蜂以其卓越的适应性,忙碌于山间花海,精心采集各种珍稀植物的花蜜,经过精心的酿造过程,最终形成了这款独具特色的蜂蜜。它质地细腻如绸,入口绵软,甜而不腻,并带有淡淡的中药味。蜂农提出,现在售卖蜂蜜基本是依靠熟人介绍以及帮扶,销售渠道很少,而且现有采集技术很难保证蜂蜜质量,导致蜂蜜滞销。实践队在了解具体情况后对传统的蜂蜜采集桶进行了三维技术改良,以提高蜂蜜的质量以及蜂农的工作效率。
图为蜂农向实践队员展示土蜂养殖情况。实践队员 薛雅新 摄
7月7日,实践团来到了商州区乡村振兴局,与相关负责人就土蜂蜜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负责人介绍道,近年来,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特色产业的发展,土蜂蜜产业被列入商州区“5+5”特色产业。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支持和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努力,土蜂蜜产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践队员们结合实际向乡村振兴局提出,依托“22度康养之都”,并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蜜源资源,推动土蜂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的建议。
图为商州区乡村振兴局领导为实践队员讲述商州区具体情况。实践队员 薛雅新 摄
最后,实践团受邀来到了当地的龙头企业——“花想蜂”。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了龙头企业在推动土蜂蜜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们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努力,不仅提升了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也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讨论,双方认为还应该建设与蜂农的合作共赢模式,来带动当地农户的增收致富。企业通过与农户的合作共赢,体现了企业价值的多维度延伸,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增长,更在社会责任的履行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增强了企业的社会声誉,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图为花想蜂公司负责人向实践队员介绍公司概况。实践队员 薛雅新 摄
通过对蜂蜜专卖店、蜂农、商州区乡村振兴局以及龙头企业“花想蜂”的四方调研,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三下乡实践团对商州区土蜂蜜产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实践队员深入秦岭腹地,目睹了那些默默无闻却执着坚守的土蜂养殖人,他们的身影成为秦岭深处最亮丽的风景线。这些养蜂人凭借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传统的执着追求,代代相传,守护着这份独特的自然资源,也守护着乡村的繁荣与发展。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更是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选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合影留念。实践队员 薛雅新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唐海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