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理学子三下乡:深入旧岑村心田,共探乡村振兴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4-07-14 22:06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8.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一、导语

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谢林晓)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大学生对乡村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南宁理工学院“筑梦绿野,振兴乡村”实践团于2024年7月9日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宁武镇旧岑村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阳光正好,微风轻拂,实践团成员们满怀激情与带着对乡村未来的无限憧憬,走进了旧岑村的党群服务中心,与这里的村委党支部书记及村干部们进行了一场深刻而意义非凡的交流。

二、访谈会盛况

(一)走进党群服务中心,开启乡村振兴对话

党群服务中心,作为乡村治理的前沿阵地和为民服务的温馨港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践团成员们一踏入这里,就被其简洁而温馨的布置所吸引,更被这里浓厚的为民服务氛围所感染。在旧岑村党支部书记黄凯和村干部们的热情接待下,一场关于乡村振兴的深度对话就此展开。

(二)聚焦农业种植,共话丰收喜悦

首先,实践团成员们就当地农业种植情况向党支部书记黄凯提出了问题。黄凯书记详细介绍道:“旧岑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其中柑橘种植是我们的一大亮点。村里种植了大量柑橘,这些柑橘不仅产量高、品质优,而且市场需求旺盛,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当然,除了柑橘,我们还种植了少量的玉米和甘蔗。玉米作为我们的主要粮食作物,好管理且产量稳定;甘蔗虽然种植面积广,但在市场中也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旧岑村的农业种植大多采用老板承包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还促进了农业产业的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虽然自产自销的情况相对较少,但这样的合作方式让村民们在保证稳定收入的同时,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产业中去。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旧岑村党支部书记黄凯进行访谈 通讯员 张娣 摄

(三)探寻畜牧业发展,感受合作双赢

随后,实践团成员们将话题转向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情况。他们了解到,畜牧业方面,旧岑村采用“农户+公司”的合作模式,则由公司提供优质的鸡苗和技术支持,农户则利用自家的产房资源进行养殖。这种合作模式不仅降低了农户的养殖风险和技术门槛,还提高了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目前,旧岑村的畜牧业已经初具规模,为村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

图为实践团成员及指导老师参观当地长发禽苗种养殖基地 通讯员 张娣 摄

(四)规划先行,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谈及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时,黄凯书记说,他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近年来,他们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修建了宽敞的水泥路、对房屋进行整齐的规划布局及外观改造。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还提升了乡村的整体形象和品位。未来,他们还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为黄凯书记向实践团成员介绍旧岑村房屋外貌 通讯员 关亚静 摄

(五)品味风俗民情,共赏壮族文化魅力

在访谈的尾声,实践团成员们还了解到了当地的风俗民情。旧岑村的村民大多为壮族人,他们传承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每年的壮族三月三节日是他们最为盛大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村民们会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乡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结语

随着访谈会的结束,南宁理工学院“筑梦绿野,振兴乡村”实践团成员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旧岑村乡村振兴事业的敬佩与期待。他们深刻感受到在党支部书记和村干部们的带领下旧岑村正以坚实的步伐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从农业种植到畜牧业发展从基础设施建设到风俗民情传承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旧岑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实践团相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持续奋斗旧岑村的乡村振兴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他们也将把这次宝贵的经历带回学校、带回社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村书记、村干部在旧岑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合影 通讯员 张娣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傅申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