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行南京:南师学子将食品碳中和思想传递至社区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国家为统筹国内及国际解决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引发的环境问题所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碳达峰“政策是指国家控制生产生活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并在2030年前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峰值,即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再增加。”碳中和“政策是指在践行减碳政策的过程中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吸收量达到相等,实现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为零。
在生产过程中,食品系统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8Gt,相当于全球人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4%,由此可见在食品系统中进行减碳低碳措施的重要性。因此在我国,践行”双碳“政策的重要一环便是食品方面的减碳措施,其中食品的碳中和思想为其重要思想之一。
为提高国民对碳中和食品(即从食品生产到售出的整个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小于或等于零的食品)的了解和接受度,实现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反对食品浪费的目标,南京师范大学”碳行者“团队在调研考察之余,结合自身专业特长,聚焦碳中和食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提高碳中和理念的知名度。
付诸行动,前往”小红梅“
7月 11 日,”碳行者“团队前往小红梅信仰生活空间给勤于思考、积极上进的暑托班小朋友们带来了食品碳中和宣讲,宣讲主题为”小小'碳行者',地球保护家“。宣讲内容主要包括:普及碳排放过度引起的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食品碳中和的方式与意义,食品碳中和的具体措施举例。
深入探索,沉浸于科普小课堂
课堂伊始,“碳行者”团队成员侯振乾向同学们介绍了温室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还有温室效应带来的一系列气候变化对大自然和人类的影响。
小同学们对温室效应以及全球变暖对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感到十分震惊,并且积极地表达了自身对温室效应以及全球变暖的理解和认识。
图1 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的影响
在讲解过程中,团队成员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碳排放的小问题,例如”最常见的温室气体是什么?“,小同学们认真听讲并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互动。许多小同学的回答不仅正确,还提及到了宣讲内容以外的知识!例如在提问有哪些清洁能源时,小同学们除了回答出宣讲内容中介绍的太阳能以及风能外,还提到了潮汐能,以及核能等清洁能源。
图2 小同学积极回答宣讲同学的问题
图3 小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随后进入宣讲的主要内容——碳中和食品。团队成员向小同学们普及了碳中和食品的概念——碳中和食品即是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分销、零售等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等于甚至小于零的食品。同学们对碳中和食品的概念十分感兴趣,好奇哪些食品是碳中和食品以及如何实现食品的碳中和。小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提出了自己对食品碳中和的见解与认知。随后宣讲团队介绍了实现食品碳中和的意义,使小同学们认识到了实现食品碳中和对减少碳排放,改善地球环境,应对温室效应以及践行”双碳“政策,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性!
图4 实现食品碳中和的意义 团队成员以宜家改造家具、微信小程序”惜食魔法袋“为例,介绍食品企业为响应国家”双碳“政策,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后续处理以及包装等多个方面采取的减碳措施。 小同学们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积极讨论,并表达了自身观点与见解,提出了对“惜食魔法袋”的质疑,指出其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此外还分享了自己与之有关的所见所闻,例如可降解塑料的研发,以及多种外包装的回收再利用措施等。
图5 惜食魔法带
最后,团队成员呼吁小同学们争做”碳行者“,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拒绝食品浪费,积极向身边的家长,同学以及朋友们推广低碳减碳的食品。
前路漫漫,让“碳中和”人人参与
活动到此就告一段落了,这次宣讲活动将食品碳中和的思想带到了小红梅社区,让更多的小同学们了解到国家的“双碳”政策以及生活中的碳中和食品。相信通过今天的宣讲,小同学们将会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努力成为合格的“碳行者”,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图6 宣讲者与小同学们的合影
供稿:侯振乾、裴昱、谭宇婷
供图:裴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侯振乾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