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盐城讯(通讯员 陈静)近日为了深入弘扬奉献、爱心、进步及团结精神,鼓励当代青年学习传承雷锋精神,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规划学院的志愿者们积极行动起来,走进中国海盐博物馆,展开了以一场以“学雷锋精神,追璀璨微光”的宣讲活动。
图为志愿者为参与者讲解雷锋精神。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张桐羽/摄
在主题宣讲活动开始前,志愿者们精心策划了一场雷锋知识问答调查。图为参与者思考雷锋精神的由来。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张桐羽/摄
在历史与现代的交汇点,中国海盐博物馆的多功能厅内,一场主题为“学习雷锋精神,践行时代价值”的宣讲活动盛大启幕。宣讲人以饱满的热情和生动的语言,带领现场观众深入了解了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她首先详细解读了雷锋纪念日的来历,帮助听众们回顾了那段充满热血与奉献的岁月。她通过日志摘选和经典语录的分享,让现场观众深切感受到雷锋同志的崇高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雷锋同志的日记中,不仅记录了他对于人生和工作的深刻思考,更展现了他对于党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这些文字虽已历经数十载,但依旧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为了让宣讲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深入人心,志愿者们还以故事会的形式,向在场听众分享了新时代好人事迹中体现的雷锋精神。这些故事的主角们,或许并不为人所熟知,但他们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的真谛。他们或是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基层工作者,或是助人为乐、传递正能量的志愿者,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位青年。参与者在宣讲会后表示:“这次宣讲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雷锋精神的伟大之处。在新时代,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将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此外,活动现场还设有互动环节,让听众们能够亲身参与到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实践中。观众们积极提问、热情交流,共同探讨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传递正能量。现场氛围热烈而庄重,彰显出新时代人们对于雷锋精神的热爱与尊重。
为了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当天下午,博物馆还特别安排了一场名为“一粒盐的奇妙旅程”的志愿科普活动。这次科普活动的目的在于向公众,尤其是儿童普及我国古代制盐的历史与工艺知识,提升他们对于海盐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为此,博物馆精心策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互动体验项目,并邀请志愿者们与工作人员共同合作,为在场的二十位小朋友带来一场知识与乐趣兼具的科普盛宴。
活动伊始,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通过精美的PPT和生动的讲解,向小朋友们详细介绍了我国古代制盐的历史演变。从远古时期的海盐采集,到秦汉时期的煮盐技术,再到唐宋时期的晒盐工艺,每一个阶段都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工作人员还特别强调了海盐在我国古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让小朋友们深刻认识到海盐不仅仅是一种调味品,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海盐的制作过程,志愿者们带领他们亲自动手,体验海盐的制作。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小朋友们亲手操作了古老的制盐工具,模拟了晒盐、收盐等关键环节。他们小心翼翼地铲起海泥,倒入过滤桶中,再用清水冲洗,一遍又一遍,直到海泥中的盐分被完全提取出来。这个过程虽然繁琐,但小朋友们却乐在其中,他们不仅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也深刻体会到了海盐的来之不易。
图为工作人员讲解制盐过程。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陈思璇/摄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还与小朋友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分享了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的经历。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核,激励着小朋友们也要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活动最后,博物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还为小朋友们颁发了精美的小礼品,以此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同时,也希望这次活动能够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更加珍惜每一粒盐的来之不易,更加热爱和尊重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通过“一粒盐的奇妙旅程”的志愿科普活动,小朋友们不仅了解了我国古代制盐的历史和工艺,更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同时,这次活动也进一步丰富了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为公众提供了更加多元化、互动性强的文化体验。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小朋友将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志愿者帮助小朋友们制作工具。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张桐羽/摄
图为志愿者为小朋友解答疑惑。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张桐羽/摄
此次科普活动不仅丰富了小朋友们的课余生活,也为他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亲身参与,小朋友们对海盐的生产过程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对劳动成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新时代,让我们一起携手共进,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楷模!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图为志愿者合照图。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周嘉怿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