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学子三下乡:南国红豆香万里,学子来把粤韵传

发布时间:2024-02-01 19:11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林静   阅读 96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大学生云报2月1日讯(通讯员 林静)2024年1月16日至18日,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粤韵风华实践团队一行深入梧州市万秀区东正路文化街、梧州市第十一中学和梧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对当地群众和学校师生进行了关于粤剧传承与发展的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梧州地区粤剧的传承现状和发展需求,为推动粤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

团队成员首先来到梧州市万秀区东正路文化街,深入了解该地区粤剧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情况。东正路文化街是一条专门致力于弘扬和传承梧州粤剧文化的特色街区。街道两旁高耸的古色古香的建筑,彰显着梧州粤剧厚重的历史底蕴。团队成员在街道上漫步时,不时能听到传统乐器的琴音和悠扬的唱腔,仿佛穿越时空进入了梧州粤剧的盛世。在文化街上,团队成员与当地的群众、粤剧爱好者和粤剧艺术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他们对粤剧的认识和态度,听取了他们对粤剧传统的理解与看法,探讨了粤剧在当地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团队成员通过对几位老一辈的粤剧爱好者和粤剧艺术家的采访,了解到他们凭借着多年的努力和坚持,为梧州的粤剧传承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许多群众表示,粤剧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此外,虽然部分年轻人对于粤剧的了解有限,但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期待仍然存在。对此,他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强粤剧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年轻一代对粤剧的认知度和兴趣。团队成员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粤剧的宣传推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和参与到粤剧传承与发展中来。

图为东正路文化街粤剧文化墙。通讯员 林静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观看粤剧文化介绍。通讯员 刘沐歌 供图

随后,团队成员决定深入梧州市的教育系统,对两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调研。梧州市第十一中学,这所学校在粤剧传承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成就。它曾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示范学校和梧州市戏曲进校园示范学校。而梧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也在粤剧的传承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校不仅有专门的戏曲教室,开设了粤剧课程,甚至还有独特的戏曲广播操,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粤剧的魅力。在与师生的交流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学校的粤剧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许多学生表示,虽然他们对粤剧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学习和体验。此外,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在粤剧教育方面相对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在粤剧传承方面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团队成员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学校可以加强与粤剧表演团体的合作,让专业的演员和教师定期来校指导,提高学校在粤剧教育方面的专业性。其次,学校可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育体系,将粤剧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日常课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此外,学校可以继续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组织更多的粤剧表演和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身感受粤剧的魅力。这些建议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还能进一步推动学校的粤剧教育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图为团队成员在梧州市第十一中学校门进行合影。 通讯员 陈泳茜 供图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始终秉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仅关注传统粤剧的传承,还着眼于粤剧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创新,力求为梧州地区粤剧传承与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团队成员对梧州地区粤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在调研的最后阶段,团队成员总结了调研成果,形成了一份详实的调研报告。报告内容涵盖了梧州地区粤剧传承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为粤剧事业的振兴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梧州的粤剧事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静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