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学子三下乡:追溯梧州粤剧源流,传承非遗的瑰宝

发布时间:2024-01-30 20:55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陈泳茜   阅读 1.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1月31日讯(通讯员 陈泳茜)粤剧是一种源自粤方言地区的戏曲形式,被誉为“南国红豆”。梧州作为粤剧传入广西的第一站,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岭南文化和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梧州拥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这里是滋养、传承和发展粤剧的原始土壤,为广西粤剧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为了深入探究梧州粤剧的活态传承与发展,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粤韵风华”实践团队于1月15日至1月17日前往广西梧州市进行实地调研,探索梧州粤剧的源流,并开启了非遗传承的新篇章。

图为团队成员在梧州粤剧保护与传承基地进行合影。通讯员 刘沐歌 摄

在梧州,实践团队与当地的粤剧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艺术家们向实践团队详细介绍了梧州粤剧的历史渊源、表演风格和剧目特点,让团队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艺术家们强调梧州粤剧注重表演要素中的“嗓、唱、念、做、打、舞”六个方面。他们详细解释了每个方面的重要性和技巧。在嗓音部分,梧州粤剧注重独特韵味和表现力,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在唱腔方面,梧州粤剧偏重柔美婉转的风格,注重音调的变化和音乐的表达。念白部分注重语言的节奏和抑扬顿挫,通过准确的发音和语调来表达角色的性格特点。在做、打、舞的表演方面,艺术家们向团队展示了精湛的身段功夫和舞蹈技巧,这些都是梧州粤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表演风格,艺术家们还向团队介绍了梧州粤剧的剧目特点。他们详细解读了一些经典剧目,如《女驸马》、《双结缘》等,讲述了这些剧目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舞台设计。艺术家们强调,梧州粤剧的剧目多样丰富,既有历史传统剧目,也有根据现实生活创作的现代剧目。这些剧目不仅展现了梧州粤剧的艺术魅力,也凝聚了广西民众的情感和文化认同。

图为梧州粤剧保护与传承基地的剧本真迹。 通讯员 陈泳茜 摄

实践团队还参观了梧州粤剧保护与传承基地的展览馆。馆内陈列的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展品给团队成员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启发。在展览馆中,他们看到了各种古老的戏服、道具、戏曲文献和图片,这些都是梧州粤剧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成员们深入研究了这些展品,了解了梧州粤剧的历史演变和传承发展过程。

在调研期间,实践团队还与梧州的粤剧爱好者和学生进行了座谈。他们交流了对粤剧的热爱和关注,并讨论了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梧州粤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座谈的学生们表示,他们会积极参与粤剧的学习和推广,为梧州粤剧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在梧州粤剧保护与传承基地陈列馆进行合影。通讯员 林静 摄

图为梧州粤剧保护与传承基地的展览馆展品。通讯员 林静 摄

通过这次实地调研,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粤韵风华”实践团队对梧州粤剧的源流和传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认识到,梧州粤剧作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更多的保护和传承。实践团队表示,他们将继续关注和支持梧州粤剧的发展,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做出贡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泳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4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