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院地信学子赴南京市开展“民族团结心向党 同心共筑中国梦”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3-08-16 10:59   来源:滁州学院   作者:郭小悦   阅读 769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进一步体验绚烂的民族文化,切身领会各民族文化,20237月,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赴南京民族团结实践小分队”组织前往南京市建邺区莫愁湖街道明园社区,实践队伍采取调研与游览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本次实践活动。

一、实践背景

明园社区是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莫愁湖街道具有民族特色的社区。社区居住着近400名少数民族居民,分别为回、苗、壮、蒙古族,其中回族人口占比达到91%。为了更好地服务少数民族群众,社区紧紧围绕民族特色做文章,先后打造了“少数民族之家”,组建了少数民族艺术团、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队等,连续七年举办“民族风情节”广场活动被多家媒体报道宣传,成为了社区各族群众同歌共乐的传统佳节。

(图为明园社区所在位置 赵星悦 供图)

二、实践安排

2023年7月3日,实践成员通过网络交流与当地社区部门取得联系,讨论确认实践时间,制定相应实践方案。

(图为队员制定实践计划 赵星悦 供图)

三、实践活动

2023年7月5日,小组成员前往南京市建邺区明园社区,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完成参观游览。熟悉基本情况之后,实践队员主动担当,参与了为期三天的志愿服务岗位。在此期间,实践队员们掌握民族动态信息,创新民族工作方法,确保大家有事能够找对人、办成事,更好地融入社区大家庭。

(图为队员参与志愿服务项目 闵歆然 供图)

7月6日,在志愿服务岗中,队员通过了解明园社区线上服务窗口的工作情况。社区提供“家门口”民族事务服务,依托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开设民族事务咨询受理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解决了各民族群众的基本办事需求;提供“家门口”少数民族求职服务。与区、街部门、用人单位在民族文化广场举办就业招聘会,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争取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家门口”少数民族纾困服务。社区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0户以上少数民族家庭,每年承诺办实事不少于4件;发动共建单位、居民为罹患白血病的少数民族孩子募集捐款,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真正落地生根;提供家门口”便民生活服务。引进两家专业化的社会组织,打造少数民族服务驿站,提供老人助餐、法律咨询、困难帮扶、中医理疗等全方位服务。这些社区举措都让各族群众在团结的氛围下不断进步。队员了解现社区民族服务情况,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岗位中服务少数民族群众。

(图为便民服务窗口 唐俊杰 供图)

2023年7月9日,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交流中,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家庭参与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发动少数民族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文明宣传、卫生整治等工作。实践队员积极构建家庭幸福、邻里互助、和睦相处、和衷共济的新型民族关系。

(图为少数民族展示民族文化 唐俊杰摄)

四、实践感悟

莫愁湖街道各社区围绕各自的特色,搭建平台、设计载体、开展活动,凝聚起社会组织、社工等群体力量,形成了一社一品的良好局面。走进明园社区,处处可见红石榴的标志,象征着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石榴花开,籽籽同心,明园社区民族友谊不断升华,民族团结之花灿烂绽放,明园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各族居民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真正融入到社区工作和居民群众实际生活中。

(图为实践团队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小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