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30日,由商丘师范学院测绘与规划学院团委指导,来自各个学院的同学共同组成“赴河南商丘梁园区孙福集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践团”,开展“故道振兴梦,悠然黄河情”主题三下乡活动。实践团队在孙福集乡田八庄村、庞营村、赵楼村等黄河故道沿线村庄展开调研。围绕村庄建设、生态发展、村民需求、整体规划以及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深入进行。
图为实践队在走访调研。
“故道生态美如画,万种风情醉客人”,多年来商丘市梁园区政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致力于发掘、保护黄河故道。近年来,梁园区委、区政府把绿色当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保护,大力实施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精心讲好“黄河故事”,在原有万亩森林的基础上植树造林,建造了四道绿色屏障,有力推动黄河故道生态提升,在境内全长34公里的黄河故道里呈现出天蓝水清、树茂粮丰、花艳草美、渔歌晚唱、候鸟翔集、游人如织的壮丽画面。
其实来黄河故道之前,我有过乡村振兴“千村一面”的担心,害怕当地盲目跟风,忽视自身所拥有的独特资源,而去模仿明星乡村,导致地域特色逐渐消失,那些隐藏在其中的历史文化也逐渐难以寻觅。但当我站在黄河故道的观景亭上,从远处眺望黄河故道时,我便意识到,这里是不一样的。遗存的黄河大堤,是商丘人民治理黄河、战天斗地的精神丰碑。中国水利史研究会前会长姚汉源先生说:“长城是中国的象征,数千里的黄河大堤,又何尝不是?”
黄河故道水体清澈见底,农民伯伯在划船捕鱼,前有油绿池塘。艳阳高照,天蓝风清,我沿着黄河故道游行,穿梭在荷花之间,总觉着黄河故道散发着独特的气息,它们就在这里,静静地,可我隐隐之间好像体会到了这里百年来的历史。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撞击着我,也时刻提醒着我,不能忘记过去,不仅如此,还要把这里的文化,这里的精神传承下去。
黄河古道的天沐湖景区以黄河故道为依托,以湿地生态环境为基础,保护自然生态为前提,以故道特殊的田园风光为烘托,突出生态旅游,绿色旅游。湖内水草多样,水生物繁多,鱼虾、蟹鳖、蚌、螺等种类齐全,大面积的湿地、草滩、林地构成了典型的河谷自然景观,吸引众多鸟类来此觅食。这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小村庄,走出了独具特色的振兴之路。
现如今,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河南将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载体,加快建设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悬河文化展示馆、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等重大工程项目,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和旅游带。商丘紧紧地抓牢了这一战略机遇,积极对接,主动作为,真正把商丘的文化建设纳入全省甚至全国的大盘,推动了文化高地的构建。
体会过黄河古道的历史文化底蕴后,我们又先后察看了田八庄村、庞营村、赵楼村等黄河故道沿线村庄。我站在村中的道路上,好似感受到了历史悠久的黄河故道全流域的文化特色。我走过古石板路,好似走过了几百年的悠悠时光……炎炎烈日,可巷子里的风却很清爽,吹过发梢,吹过脸颊,吹走了我心中的那一丝浮躁。
同样的,田八庄村、庞营村、赵楼村等黄河故道沿线村庄结合了黄河故道全流域的文化特色,开展了一系列乡村振兴示范地带和改革试点项目,这些措施都取得了很大的收获,但最让我觉得触动的并不是这些项目取得的成就,而是在项目发展的背后,这些曾经落后、闭塞的乡村的改变。黄河故道告别了被遗忘的过去,转而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动力,村民笑着同我们招手,热情地分享这两三年来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
图为实践队合影。
黄河故道的历史文化财富,只有因地制宜,才能更好促进当地乡村振兴。当然,乡村发展靠的不仅仅是黄河古道,还需要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来传承、创新,经过这一天的实践,我也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我会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与豫东村民一同奔向振兴乡村的美好愿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孟春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