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支持青年大学生深入乡村开展系列乡村采风的教育实践,帮助本地儿童认识并传承本地传统艺术和文化,2023年8月1日,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彩虹桥艺术实践服务团一行八人前往近海镇滨海幼儿园开展名为“童心护航,为爱上色”的美育主题活动。
志愿者们到达活动班级,与小朋友们亲切问好并欣赏教室里多元的美术展览和装饰:典雅清新的只此青绿墙绘,多彩绚烂的油纸伞吊饰以及别出心裁的百家姓浮雕。
在和班主任交流沟通中了解到,班级日常多有手工操作和绘画涂鸦的课程设计,注重将时新的传统美学融入到孩子的作品实践中,因此教室里随处可见他们的稚嫩又生动的作品。志愿者就其提到的“美的感知与鉴赏力要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优秀传统艺术是很好的美育载体”的观点表示赞同。
图为滨海幼稚园大班小朋友参与制作的油纸伞彩绘
图为滨海幼稚园大班小朋友的涂鸦作品
活动正式开始,志愿者首先与小朋友亲切互动,进行了成语接龙、蒙眼绘画经典热身小游戏,小朋友们反应敏捷、配合积极,逐渐进入到上课的状态。
开始一段皮影动画的放映,孩子们迅速为视频里熟悉而又新鲜的内容所吸引,不时有同学举手指认其中的人物和道具,但也有同学抓耳挠腮,不解人物手和背上都连着棍子。影片结束,志愿者蒋琦琦走上讲台,与小朋友们热情招呼,询问他们的体验和发现,生动地简述短片的主要故事情节---《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评说内里角色的外形特征和性格特点,在场小朋友不时发出一声惊呼和感叹。
对于孩子们的关于“有棍子”“纸片样”的疑惑,琦琦姐姐神秘地从桌下拿出道具---三个古风的皮影玩偶!为了让他们了解皮影的材料和设计特点,三个皮影被轮流传看,志愿者相应引导他们观察皮影的配色和纹路。随后,志愿者使用PPT进行皮影戏系统的介绍,对它的制作、流派和表演形式都做了详细说明,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较小,过程多采用图片呈现的形式,少理论术语,在场的小朋友都聚精会神地听讲。
上完非遗皮影戏的课堂,有小朋友表示自己也想亲手制作出漂亮的皮影送给好朋友。
当小朋友们还意犹未尽在精美的皮影工艺时,电脑屏幕上红艳艳的狮子头一下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家对眼前这个喜庆的吉祥物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其中有孩子兴奋地认出这是剪纸,还指了指身后桌上摆放的手工剪刀。志愿者比手示意,投以赞赏的目光,宣布开始今天活动的实践环节---剪窗花。
小朋友们领完剪刀和纸,迅速回到自己的小组。“我们要先对折两次...在边缘画上自己喜欢的线条,然后剪开...”志愿者站在讲台上耐心地重复演示和说明,尽量使孩子们能理解、会操作。其余志愿者分布在每个小组侧边,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实操教学,一步一步地引导和鼓励,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制作的环节,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
制作期间有小朋友提问,“今天剪纸的颜色有很多种,为什么不只是红色的呢”,由此志愿者引出了我国的“过年”的传统,指出红色窗花的裁剪是古时候为了驱赶“年”这种恐惧鲜艳颜色的怪兽,现在的春节可以表达一种团圆的喜悦,而目前剪纸作为一种属于全世界的非遗文化,具有更丰富的表达形式,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去剪各不相同的图案。听到志愿者的回答,小朋友拿着手里蓝色的宣纸,露出开心的笑容。
图为志愿者为孩子们剪纸的折叠环节提供演示和帮助
图为小朋友展示自己充满创意的剪纸作品
本次活动,大学生志愿团开展的教育实践收获滨海幼稚园师生一致好评,成功将我国传统的非遗艺术落地启蒙,使小朋友对中华传统美学的理解更加具象化。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佳熙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