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安徽师范大学赴芜湖江北“广告助力金丝搅瓜市场推广与乡村振兴”本科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所有成员早早抵达芜湖市鸠江区光华村,并实施一系列乡村调研活动。而实践调研活动又具体分为乡村实地调研与走访当地农户两个部分。
走入光华乡村田野
上午,在光华村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分别参观了光华村的作物农田、搅瓜试验田、玉米加工厂,秸秆回收处等等,亲临现场观察光华村当下的农业面貌。实践队员简单参观了光华村村民种植的水稻田,玉米田以及当地农民自己养殖的龙虾池塘等。而金丝搅瓜试验田,是本次实践队员实地调研的主要观察对象。
(图为实践队员在观察玉米长势。明琳 摄)
“搅瓜”又名金丝瓜,脆如“海哲”,味像“鱼翅”,凉拌即可食用,被誉为绿色食品——天然粉丝。实践队员在出发前就对搅瓜进行了基本了解,来到搅瓜试验田才亲眼见到搅瓜的模样。试验田一眼望去是金灿灿的一片,金色的搅瓜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明显。“搅瓜的皮不易被虫叮食,不易破坏,所以对农药的需求量低。”来到搅瓜试验田,实践队员也被科普了有关搅瓜的形状特点以及生长优势等更多信息。
除此之外,为了深入调查研究并更好地帮扶光华村民进行农产品推广销售,实践队员还了解到,历史上早在明代,上海的崇明岛就有搅瓜的出现,发展到如今,光华村当地不少村民也会自己种植搅瓜,自产自销。因此,在此基础上,光华村的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围绕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理念,开始自行探索江北光华的搅瓜种植,种植几十亩面积作为“江北光华搅瓜”试验基地并把“江北光华搅瓜”产业发展作为一村一品亮点。而实践队员了解到搅瓜及其基本情况后,也在尝试用自己的知识,利用设计,拍摄等方式尽可能帮助当地搅瓜产业的推广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搅瓜试验田进行实地了解。陶金玲 摄)
除了对养殖及种植方面的实地了解调研,实践队员还参观了解了光华村当地的秸秆回收厂,了解秸秆粉碎机是如何帮助农户的秸秆变废为宝的。据悉,光华村当地将秸秆回收青储,然后与饲料厂搭建合作平台,既解决了秸秆堆放与人、焚烧带来的污染问题,又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走访光华村当地农户
在对光华村当地进行基本调研后,实践队员又来到了当地农户的家中,通过走访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雍有泉是光华村的老人,也是当地的老党员。他虽然上了年纪,但是自己现在的生活基本上也是自给自足,“我种田,种玉米,一亩田大概都能卖一千左右,加上养老金足够维持生活了。家里也会种点蔬菜,养养鸡自己吃。”老人已年近古稀,但是与实践队员聊天谈话还是中气十足,两眼也是炯炯有神。他在光华村生活了几十年,也经历了光华村的逐步发展,当被问及如今生活的生活变化,他表示如今很多政策推行,农村相比于曾经的落后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团队成员正在采访雍有泉老人 明琳 摄)
实践队员又采访了光华村的老书记张有武,他补充道,“响应国家政策,现在除了乡村振兴,村子里还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基本上都是免费建设,比起以前也确实是发生很大的变化。”
“只有走进实践,才能深刻感知实践”,通过实践调研才能深入了解,了解基本情况,发现存在问题,探究发展趋势,从而帮助农民更好地推广农产品。高校学子走出校园的书本世界,来到光华村的乡间田野,亲自领略新时代农业发展,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农业生产发展与销售推广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
(通讯员 干雨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干雨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