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及民航事业成就瞩目,为激发新生力量学习热情,宣传“三航”特色,展现青年学子风采与青年责任担当,2023年7月10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梦启九州,壮凌空之志”实践团队跟随前往晋城市泽州县山河镇中心学校开展支教活动。
生动授课,遇见模型世界
晋翀雯首先为大家讲解了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及相关航空器航天器知识,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相关领域发展和变化,加强对航空航天知识的了解,孩子们深受鼓舞,更加神采飞扬,对即将开展的航模课充满了好奇与热情。十点二十分,期待已久的航模课正式开讲,晋翀雯首先通过播放一段珠海航展的视频作为引入,在精彩绝伦的飞行表演中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航模的魅力。在进行了航模制作步骤的简单讲解以及安全注意事项后,晋翀雯给小朋友们分发了各式各样的模型。捧起模型的一瞬间,孩子们纷纷表示去年他们也同样开展了类似的航模课程,立即开始了兴高采烈的讨论与组装。
图1晋翀雯同学为孩子们授课
孩子们的积极参与使课堂氛围十分热烈。一个五年级的孩子理解能力出色,带领小组成员顺利地率先完成第一个模型的制作;有的小组则十分注重技巧,会为每个零件做好标记,记住相应位置后再结合装配图进行组装;有的小组虽然进展较慢,但勤学好问,迷惑的地方会及时寻求老师的帮助。经过孩子们的共同努力和老师的耐心解答,每个小组都将各自的模型完成的十分出色。
图2、3认真制作模型的孩子们
临近课程尾声,晋翀雯对孩子们的优异表现感到欣喜,通过总体的课程总结,她表示孩子们通过动手实操锻炼了检索信息、理解图纸和团队协作三个方面的能力,木质模型制作虽然简单,却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使他们能够初步了解航模,并带着心底播下的航空航天种子,奔赴更加广阔的模型世界。
课后采访,感悟模型力量
在授课结束后,团队第一时间采访了支教团团长和学校老师。关于航模课的意义方面,支教团团长表示,不同于理论课上的图片和文字形式,航模课上可以拿着模型做教具,让孩子们真正触摸到模型,并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学校老师表示,通过航模课可以讲好航空航天故事,同时很好地解读模型所承载的强国强军使命,从而更好地传承航空航天精神。关于支教能够给孩子们以及自己带来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对于孩子们来说,只有先播种下一颗种子,之后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而对于支教者自身来说,可以更好地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图4支教成员采访
此外,实践团队还对于支教团的特色课程形式进行了采访,支教团团长表示,在两周的短期支教时间内,如果开展语数英等相关课程,孩子们的收获是十分有限的;其次,支教成员并不是有丰厚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于常规课程的教学形式不是特别了解;最后,支教的对象大多都是留守儿童,所以支教更多意义上是一种陪伴,是一个帮助孩子们发现兴趣的过程,因此通过开展绘画、音乐、航模等特色课程使支教更富有意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模型虽小,却是科学知识普及的重要途径,更承载着孩子们浓厚的兴趣与未来的无限可能。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要积极宣传三航特色,为孩子们开启一扇窗,拓宽视野,相信将会有更多有志于航空航天的“明日之子”被深深吸引,勇攀科学高峰,实现孩子们与梦想和未来间的联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昊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