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善乡村儿童的教育状况,进一步提升乡村儿童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积极响应国家与党的号召,6月30日,南京财经大学“拨云见皖山,执手共筑梦”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奔赴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梧北小学开展支教一系列志愿活动,助学乡村,育苗未来,以青春报效祖国。
声韵和鸣,唱响年华
音乐之美,在于心灵之美,源自心灵的音乐,才是教师与孩子之间交流的桥梁。支教队员们为同学们开展了“音乐鉴赏”课,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用音乐拉进队员们与孩子们的距离。
支教队员从“音乐是什么、怎样听懂音乐、展示自己喜爱的音乐”三个方面带领同学们走进音乐的世界。在课程中,支教队员们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音乐基础知识,如音符、节奏、旋律等。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同学们简单地了解了音乐的构成要素和表达方式。支教队员们同时还绘声绘色地讲述了音乐小故事,向同学们介绍贝多芬、冼星海等中外著名音乐家,为孩子们展现了音乐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与历史文化。
课程的最后,支教队员们让孩子们挑选自己喜欢的歌曲,与大家一起分享。孩子们踊跃举手发言,《听妈妈的话》、《小城夏天》、《稻香》……题材不一,旋律优美的歌曲在班级回荡,陶冶着同学们的情操。同学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在分享自己心中美好的同时,他们也在用心欣赏着他人的美好。悦耳的旋律抚慰着孩子们的精神,几十个不同的灵魂因音乐而产生共鸣,感知着音乐世界的美好。
长亭外,古道边,琴声抒离别
队员们根据音乐教室的设备条件以及自身兴趣爱好技能,为同学们开展了“电子琴”课程。适逢离别,一首《送别》从课堂传出窗外,响彻在学校的上空,也触动着每个人的心弦。
授课队员首先为同学们播放了《城南旧事》的相关片段,其背景音乐正是《送别》,一段插曲点染出“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之情,勾勒出幽静而蝉声如雨的小巷,在悲剧氛围中弥散着纤美的忧伤与诗意。授课队员为孩子们讲述着这份忧伤与美好,孩子们也都静下心来欣赏视频,聆听音乐。
影片结束,但歌声还在流淌着。授课队员弹奏着电子琴来为孩子们伴奏,在支教队员的教导与带领下,由童声合唱的《送别》渐渐整齐而清晰,美妙的音乐使这一刻的时间定格,将这平淡的画面赋予深厚的意义。短暂却诚挚的师生情谊深深珍藏在每一位学生和支教队员心灵的深处,孩子们浅浅低吟,真挚的情感通过音乐向我们慢慢叙说,深深印入每一位支教队员的心间。
支教队员们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提升孩子们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音乐不仅能提升孩子们的艺术欣赏力,也有利于让孩子们获得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让他们更好地倾听他人,感受世界。
文编|姜皓匀
图编|刘子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姜皓匀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