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弘扬“助人自助,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将个人知识所学转化为对社会的具体贡献之中、切实帮助城乡居民,6月30日,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柏庄社区“万家e诊”义务维修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柏庄春暖花开社区西门开展第六次暑期电子产品义务维修活动。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年轻人已经习以为常地使用这一便捷的通讯工具。但是在前几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我们发现主要来咨询电子产品问题多是老年人为主,在时代浪潮的风云交替下,老年人在面对智能手机的兴起时不免展示出彷徨无助的神态。
比如今天一位年过半百的老爷爷焦急地向我们走来,说自己昨天一觉醒来突然忘记锁屏密码,到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处理,我们团队的技术人员立刻将他的手机进行刷机从而重启破解密码。还有的老年人对于一些基本的社交操作也不是很清楚,胡奶奶说不知道怎么添加自己认识多年的老朋友的微信号,向我们请教如何添加微信好友,李奶奶不小心乱按到智能手机上的按键,导致无意间将自己的姐妹的联系方式拉黑了,问我们怎么样才能取消拉黑。孙爷爷的手机打开后屏幕一直显示黑屏,经过技术组同学的检查下才发现是软件的不适配导致死机,只要将软件在后台关闭就可以了。
图为技术人员耐心解答李奶奶的问题。安徽师范大学提供
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如此稀松平常的小事情却经常在老年人群体内上演,看着我们蜻蜓点水般轻松快捷的操作,爷爷奶奶们对我们赞叹有加。但当我们想要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有的长辈却摆摆手说不用,问及原因他们总是推脱,说反正自己也学不会、这次解决好了下次注意点就好了、实在不行等自己的儿子女儿回来处理也是一样等等。他们对于智能手机的陌生和不熟悉使其对这个现代科技产物抱有一种陌生和远离的态度。这让我意识到,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思考。
图为老爷爷忘记手机锁屏密码向技术人员请教。安徽师范大学提供
首先,老年人对于科技的陌生感源于他们与时代的脱节。他们成长的年代并没有智能手机这样的产品存在。相比之下,他们习惯了传统的通信方式,如书信、电话等。对于他们来说,智能手机只是陌生的新鲜事物,他们没有从小开始接触和使用,因此很难适应和理解。
其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技术难度。相较于传统手机,智能手机拥有更多的功能和操作方式,对于没有接触过这类设备的老年人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学习门槛。而且,智能手机的界面设计和操作逻辑也与老年人过去所熟悉的技术有所不同,这也无形中增加了他们学习的难度。
再次,老年人对于技术的学习成本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智能手机的使用需要一定的学习和适应过程,而老年人可能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导致记忆力和学习能力的下降。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无法掌握这样的新技能,因此放弃尝试,由于他们生活经验丰富,往往会有“我已经过了那个年纪”的想法,认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没有太大意义。
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就对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感到失望或者指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决定。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一些启示。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现象提醒我们,科技发展虽然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推动科技的普及,让每个人都能受益于科技的发展,而不是被科技所排斥。
总的来说,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并不令人惊讶。他们与时代的脱节、对科技的恐惧和不信任,以及学习成本等因素都在背后起着作用。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同时也反思科技发展的影响,只有在推动科技普及的同时,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科技的共享和包容。也只有尽心尽力地做好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任务我们才能真真正正地为老年人群体作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高晴晴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