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四季,烟火氤氲,美食是记忆深处的珍宝,也是传递情感的纽带。近日,由青春力量主导、以美食为媒介的文化活动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校园里火热展开。该校语言文化学院“舌尖上的中非”科创小组成功举办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美食文化交流活动,为中华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写下富有创意的青春注脚。
多元对话:中非美食交流源远流长
为探寻中国美食在非洲的传播历程与接受程度,小组成员先后采访了肯尼亚教授Aleya Kassam、马达加斯加留学生以及莫桑比克网友。从教授的学术视角、留学生的亲身体验以及普通人的日常感受出发,全方位解读中国美食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现象。
中非美食传播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航海时代,中草药等独具特色的中国食材便沿着古老的贸易航线抵达非洲沿海地区,开启了中非美食交流的序章。20世纪80年代,内罗毕的街头巷尾至少有十家颇具名气的中国餐馆,宛如璀璨的星辰点缀着这座城市。春卷等中国名菜,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成为当地美食爱好者心中的“白月光”。随着中非合作的不断升温,火锅、饺子等传统菜肴也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非洲人民餐桌上的常客。在接受程度上,非洲百姓对中国美食的态度经历了显著的转变。起初,受西方刻板印象的干扰,部分非洲人对中国美食心存偏见。然而,正如Kassam教授所说:“食物是消除隔阂的利器,当人们围坐餐桌共享美食,信任便会在互动中悄然滋生。”现如今,中医食疗、非遗美食等文化产品不断吸引着外国友人的目光,为中非文化交流开辟全新维度。

图为小组成员连线肯尼亚教授Aleya Kassam
此外,与留学生的深入交谈也让小组成员对中国美食国际传播的现状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中非两国相似的“共享”文化理念,为中国美食在非洲的传播提供了难得的契机。火锅以其热闹的氛围和丰富的口味,成为非洲广受欢迎的中国美食;短视频平台则通过直观的烹饪展示,吸引着年轻的网络用户;在社会生活层面,华人社区通过实体餐厅、超市和文化活动,让中国美食在非洲大地生根发芽。

图为小组成员采访马达加斯加留学生
校园深耕:美食宣讲走进国际学院
校园,是文化传播的摇篮,也是社会实践的第一站。今年清明节气之时,科创小组携手校内中华饮食文化协会,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团制作体验活动。在亲手制作青团的过程中,西农学子感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留学生感叹道:“不仅学习到了许多文化知识,还亲手制作了中国的节气美食,这是我留学时光里十分有意义的时刻!”从制作体验到知识问答,古老的节气智慧在年轻的手掌中流转重生,宛如酿就了一坛跨越时空的文化佳酿,让留学生们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醇香之中。

图为青团体验活动合影
在“八大菜系”系统宣讲会上,小组成员深入剖析了菜系与地理、历史、物产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美食诠释为解读中国的一方密钥。川菜,以其麻辣鲜香的独特风味,让人回味无穷。从经典的麻婆豆腐,到令人垂涎的宫保鸡丁,每一道菜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热情与活力的故事;粤菜以精致细腻、清鲜爽口著称。只有选用当季的食材,才能做出最美味的菜肴。精美的菜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留学生们连连赞叹,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敬佩的光芒。菜系的介绍激发了留学生的讨论热情,他们积极分享了自己家乡的特色美食和独特饮食礼仪,一场跨越国界的美食文化盛宴在校园里热烈上演。

图为“八大菜系”宣讲会
知行合一:在农业盛会中感受陕西味道
文化的魅力,需要在真实的场景中体验并感受。系列活动收尾之际,小组成员和留学生共同前往陕西杨凌农高会,开启一场探寻陕西味道的美食之旅。武功旗花面,口感独特,鲜香美味,细如发丝的面条在汤中舒展,宛如一朵朵盛开的花朵;杨凌蘸水面,展现了陕西面食的豪迈吃法,宽阔的面条蘸上浓郁的汤汁,一口下去,满满的幸福感。其中,淳化荞面饸饹采用天然原料制作,不仅口感筋道,还具有降脂养生的功效,传播着中国饮食文化中“药食同源”的古老智慧。在展厅中,非遗面塑令人印象深刻。从婚庆的“喜馍”到节日的“瑞兽”,面塑贯穿陕西人的生命礼仪。传承人将寻常的面团塑造为艺术品,展现了中国人“化俗为雅”的极致创造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食不是孤立的符号,而是与脚下土地所孕育的作物紧密相连。在最具生命力的农业场景中,西农学子共同品味烟火气里的关中文化,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为杨凌农高会面塑展品
从线上到线下,从校园到社会,西农学子完成了一场“知行合一”的文化实践。中国美食在非洲的传播是一个复杂多元的过程,既面临着文化差异的挑战,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遇。美食为笺,文化为墨,青年学子当承担文化传承的光荣使命。未来,中国美食将在非洲大陆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成为中非文化交流的亮丽名片。(撰稿:刘怡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怡萱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美食为笺,文化为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子书写中非交流新篇章
“实景微课”搭桥 助留学生轻松叩响汉语之门
丝路侠影科创队与非洲友人开展侠文化相关社团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