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映照潮汕大地,乡野氤氲生机。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澄邑兴绘,知行实践团”带着为期十二天的实践成果,走进汕头市澄海区店市古墟,举办了一场主题为“非遗活化·智创惠民·美绘乡韵”的成果展。青年学子们用创意和智慧,让古墟清晨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为推动非遗保护传承、服务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力量。
古墟亮相:青春与乡韵交织
清晨六点,实践团成员已完成布展。横幅上“隆都振兴,古墟绽放”格外醒目,展区四周挂满实践过程的照片,从烈日下创作墙绘的背影,到探访非遗时的专注凝视,定格了十二日的汗水与付出。展览通过“集章互动”设计巧妙地将文化展示与群众体验结合:观众穿梭于展区完成体验,集满印章即可兑换3D打印小挂件。孩童雀跃奔走,乡亲驻足探寻,陌生人因好奇而相识相熟,古墟因而热闹非凡。活动中,米钱、蚝烙与宠物互动三大摊位前的双语立牌格外亮眼——它们不仅用普通话和潮汕话双语展现着摊位特色,更以巧妙指引将被美食、萌宠吸引的人流轻轻“牵”向大本营,成为串联起各区域热度的温馨纽带。
科技赋能:让非遗“活”起来
展台上,成果与乡韵相互辉映。AR立体明信片:一扫码,鹅城的憨态、陈慈黉故居的古韵、瓦窑的烟火、油纸灯笼的暖光跃然眼前;潮汕话——普通话绘本:老人念乡音,孩子读普通话,代际之间共续乡愁;潮汕纹样灯谜卡牌:传统纹样与谜语结合,趣味盎然。
KT板上展示着虚拟瓦窑展厅的设计思路,平板循环播放非遗灯笼制作纪录片,3D打印机现场运作,喷头逐层勾勒小挂件雏形,机械声与观众的惊叹声交织,形成古墟清晨最生动的乐章。
青春担当:实践就是答卷
展览不仅是作品的呈现,更是青年担当的见证。实践团将课堂所学与乡土所需结合,既用数字技术打破非遗传承的时空限制,又通过绘本、卡牌等形式让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看得见、用得上、记得住”。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既是传统文化的学习者,更是创新传播的践行者。
从成果到启程: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十点半,阳光洒落古墟屋檐,成果展圆满落幕。短短四个小时,既是十二天实践的总结,更是一堂生动的“课堂”。在“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青年学子将非遗保护与数字赋能相结合,把智创惠民与美绘乡韵融为一体,在潮汕大地播下文化振兴与产业融合的种子。“澄邑兴绘”不止于“绘”,更在于“兴”。他们用青春与智慧,书写了一份厚重的时代答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文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