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服务乡村振兴。近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澄邑兴绘,知行实践团”成员走进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后沟村,对当地瓦窑文化展馆进行了全景拍摄与扫描,借助数字化技术构建虚拟线上展厅,将这片充满历史温度的文化空间搬到互联网上,让更多人触手可及。
后沟村瓦窑文化历史悠久,承载着岭南建筑与民俗的独特记忆。展馆内陈列着各式瓦片、砖雕、烧制工具与工艺流程,真实还原了昔日窑火旺盛的景象。然而,传统的展馆参观受地域与时间限制,观众群体有限。为打破时空壁垒,实践团成员利用高清摄影、三维建模等技术,成功构建了一个可互动浏览的虚拟展厅。观众只需通过电脑或手机,就能“走”进展馆,自由切换视角,查看展品的细节。
成果展示
在展馆一隅,瓦窑传承人许晓青接受了采访。他动情地回忆瓦窑产业的发展历程,其表示,砖瓦产业是后沟的传统产业,它沿袭了近千年的历史。70年代,瓦窑是村里最繁忙的地方,也是全村的经济命脉。然而,随着新型建材兴起和环保政策的实施,传统瓦窑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作为老党员和区人大代表,许晓青始终把文化传承视为一份责任。他积极推动瓦窑文化展示馆建设,参与文旅融合项目策划,向有关部门反映保护遗址的建议。“保护瓦窑,就是留住乡愁,保住几代人的记忆”他认为,传承不仅是保存技艺,更要让年轻一代理解这种文化的价值。
“数字化不是为了替代实体展馆,而是为它插上飞向世界的翅膀。”据项目负责人吴文婷老师介绍,该虚拟展厅不仅保留了展品的细节质感,还融入了文字解说与多媒体展示,让观众能够“云端参观”,深入了解瓦窑的历史渊源与工艺价值。与此同时,团队成员还以瓦片纹样、砖雕元素为灵感,AIGC赋能开展系列周边文创产品设计,设计中巧妙融入了传统元素与现代简洁风格,使得古老的瓦窑文化更易被年轻群体接受与喜爱。
AIGC赋能产品设计
此次实践活动,正是青年学子运用数字化手段探索乡土文化传承的一次生动实践,不仅拓展了地方文化展示的新路径,也为传统元素融入现代生活提供了有益范例。实践团成员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线上展厅体验,并推动文创产品落地,让瓦窑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供稿: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澄邑兴绘,知行实践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文婷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