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0日讯(通讯员 胡诗睿、颜心远、颜也幸) 2025年7月,华南师范大学“点亮心火”实践队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走进肇庆市封开县江口街道、杏花镇和怀集县汶朗镇等地,开展了为期 4 天的社区工作人员心理健康服务技能培训实践,助力基层民众跨越数字鸿沟,活动影响覆盖三地社区工作人员及常住居民8600余人。在本次培训活动中,“点亮心火”实践队设计了“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产品体验-实操演练-长效联动”的五步培训模式,成功实践了“AI+心理”的基层服务路经,不仅将校企合作的科研成果和温暖关怀送达基层社区,也为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贡献了青春力量。
在封开县江口街道,实践队在人民政府江口街道办事处面向四十余名社区工作人员开展了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培训活动。培训会以心理健康大模型如何提升基层心理服务治理为主题,以基层心理服务面临的“我没有、我不会、我不信、我没钱”四大困境为切入点,系统阐释了如何用AI赋能心理服务,让普通的基层干部成为兼职心理专干,并利用人工智能浪潮促进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宣讲伊始,培训会主讲人、“点亮心火”实践队队长李铭辉向在场人员阐述了相关的政策背景,强调在当前政策环境下,将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并深入剖析了基层心理服务面临的困境:一是缺乏心理测评工具,心理服务资源匮乏;二是相关人员未系统学习过心理学知识,服务多停留在表面流程,缺乏专业深度与实际效能;三是传统纸质量表信效度低,难以让人信服;四是专业化培训投入大、成本高,给基层带来沉重负担。
▲图为队长李铭辉讲解基层心理服务困境
针对这些困境,“点亮心火”实践团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通过AI赋能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人工智能+心理学学科“数心融合”范式。去年年底,团队将前沿科技算法与绘画心理疗法相融合,携手校企共同研发出绘画心理筛查AI平台“安心AI”,通过绘画作品采集与AI算法分析对测评者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评测,快速完成心理体检与筛查,破解传统量表信效度不足、专业人才短缺等痛点。
为何“安心AI”能有效解决基层困境?主讲人李铭辉随即进行了阐释:首先,绘画测评过程简单便捷,仅需一张纸、一支笔即可完成,便于融入各类服务场景;其次,AI辅助分析功能降低了对专业人员的资质门槛,能有效缓解基层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的压力;再者,绘画测评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测评者难以伪装,能有效避免虚假作答,提高结果准确率;最后,该产品采用轻量化的投入模式,经济性突出,既能满足基层服务需求,又不会造成过重的财政负担,极具基层推广应用价值。
▲图为江口街道的社区工作人员记录笔记
培训会还特别设置了互动体验环节,邀请在场人员亲自提笔作画、上传分析,全程参与“安心AI”绘画心理测评的完整流程。江口街道的社工王姐在体验后坦言:“原本以为这类心理测评很复杂,没想到十来秒就能完成,而且它生成的报告也说得太准了!”
培训会结束后,在交流反馈环节,许多江口街道的社工们向队员吐露心声,由于缺乏专业工具,他们在面对居民复杂心理状态时常感到力不从心。“以前面对居民的情绪问题,我们要么靠猜,要么拿着厚厚的量表不敢用,老乡们一看那么多题就摆手说自己没病,不愿意配合。” 传统纸质量表不仅操作繁琐,还容易让居民产生抵触情绪;而通过绘画测评这一形式,既能优化操作流程,又能让居民放下防备,降低沟通门槛。参与培训的江口社区社工们纷纷对运用AI工具提升服务效能、更好守护居民心理健康,表达强烈的信心与期待。
▲图为实践队在江口街道进行宣讲
在封开县杏花镇,针对该镇留守儿童多、服务半径大的特点,实践队为当地的三十余名基层服务工作人员带来了AI赋能心理服务实践的专题分享,深入阐释“数心融合”新范式如何优化基层服务。现场实操环节,社区工作人员体验AI绘画心理测评全流程,纷纷惊叹于该工具的准确度与便捷性。“以前筛查靠经验,现在有了AI工具,以后下村走访带个手机就能给孩子做测评,太有帮助了。”一位社工在分组练习后高度评价道。
在完成“数心融合”新范式的理论阐释与实操指导后,实践队还向杏花镇基层服务队伍的负责人进一步分享了“以点带面”的具体推广经验。在杏花镇的三天实践中,从集市科普到公益课程,团队以AI绘画心理测评平台为工具,通过支教活动、趣味课堂层层递进地引导当地儿童关注内心、表达情绪。结合这些实践经验,团队向当地社工介绍如何通过培养社工心理服务技能、培育心理委员建立基层心理服务网络节点,推动从单点到区域的辐射覆盖,为杏花镇后续推广提供清晰路径。
▲图为实践队前往杏花镇进行社工培训
在怀集县汶朗镇,“点亮心火”实践团指导老师刘劲宇教授带领团队聚焦工具落地与长效服务,面向当地乡镇社工开展了AI心理健康大模型本土化应用的培训活动,有效将培训与当地实际需求深度结合。考虑到农村社区邻里互动频繁的特点,此次培训突出AI工具与熟人网络相结合的应用模式。实践队队员提出先由社区工作者掌握测评方法,再向村民逐层辐射的推广路经。社区工作者作为连接行政体系与村民的中间节点,既熟悉工具操作又通晓乡土人情,由其作为枢纽,能大大降低村民对陌生测评工具的抵触心理,降低心理测评与筛查的阻抗性,真正实现“一带多、多带众”,构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图为实践队前往汶朗镇进行社工培训
从江口街道的社区工作者、杏花镇的基层服务队伍到汶朗镇的乡镇社工,再到三地覆盖的常住居民,华南师范大学“点亮心火”实践团此次探索的“AI+心理”服务模式,正是科技赋能基层的生动实践,不仅为三地基层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注入了新活力,更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正如实践队队长李铭辉所强调:“让‘AI+心理’在基层扎下根,核心在‘好用’,关键要‘耐用’。队伍将持续优化、跟进服务,致力让专业知识与创新成果真正惠及居民百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颜心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