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长沙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特立火种队”师生跨越200多公里山水奔赴衡阳县岣嵝乡中心幼儿园,开展了一场以“中国自信”为核心的特色支教活动。这支由20名师生组成的队伍,带着徐特立老校长"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精神火种,以文化传承铸魂,以科技创新赋能,在希望的田野上,用心浇灌新时代少年的中国自信之花。
脸谱承根:文化自信扎根童心
“同学们,你们可知道?1924年徐特立先生赴法勤工俭学时,行囊里最珍贵的,就是这些《论语》《楚辞》。”在"薪火脸谱"课堂上,一个关于文化坚守的故事正徐徐展开。孩子们的眼神闪烁着思索的光芒——特立先生远渡重洋仍心系故土的故事,正在这些小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支教队员们俯身指导孩子们绘制京剧脸谱,每一笔都蕴含着五千年文明的厚重。“红色代表忠勇,黑色象征刚正,金色彰显威严…”年龄较小的小朋友们踮着脚好奇地问:“老师,这些彩笔能画出孙悟空吗?”队员们相视而笑,这个细节让他们想起出发前团队指导老师的嘱托:“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当京剧脸谱在稚嫩的笔下渐次绽放,五千年文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历史,而是血脉里苏醒的文化记忆。
图为火种队队员授薪火脸谱课
探月筑梦:科技自信点燃梦想
“明日日全食,打一字——‘月’!”随着谜底揭晓,“智造探新”课堂瞬间热血沸腾。支教队员以“月”为钥,为孩子们打开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丽画卷。从“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到“嫦娥五号”揽月而归,教室里爆发出阵阵惊叹。“原来月球上的‘玉兔’是我们中国派去的!”一个小女孩举起亲手组装的探月车模型,螺丝刀还在她泛红的掌心发烫。此刻,那些精密零件折射的不仅是窗外的阳光,更是一颗颗被点燃的科学火种。
图为小朋友展示探月车模型
童心向党: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教室里,颜料斑驳的小手与银亮的探月车模型交相辉映,晶亮的眼眸里倒映着火箭升空的轨迹——这些鲜活的画面,都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文化自信的种子已在童心深处生根发芽。课程结束时,孩子们高高举起自己绘制的脸谱和探月车模型,齐声高喊:“童心向党,强国有我!”这稚嫩而坚定的声音,久久回荡在夏日的天空中,穿透窗棂,惊起檐下栖鸽。那一刻,徐特立先生“革命第一”的箴言与童声共振,化作山乡最清澈的回响。
图为火种队队员与小朋友们手持脸谱合影
暮色中的岣嵝乡,晚霞为孩子们的笑颜镀上一层金边。当最后一枚螺丝钉旋紧探月车模型,当五彩脸谱在夕阳下翩然舞动,“特立火种队”的师生们看见了一种超越时空的传承——徐特立先生行囊里的《楚辞》化作稚子笔下的忠勇红脸,古籍中的“嫦娥奔月”幻作童声里的“玉兔探月”。孩子们举起作品时,那眼底跳动的光芒,既是五千年文脉的星火接续,亦是新时代征程的梦想启航。归途的车厢里,队员们翻阅着手机里定格的画面:沾满颜料的小手、组装模型时紧锁的眉头、喊出“强国有我”时昂起的脸庞……这些片段如同散落在乡野间的火种,终将在岁月的长风里,燎原成一片属于中国的自信之光。此刻,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种子,已悄然破土。(通讯员:向秋彤、曾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向秋彤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