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6日讯(通讯员 谭天宇、李慧涔、陈薏如)6月29日-7月12日,湛江科技学院育青知行实践团为期14天的肇庆端州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幕。实践团以兰龙社区、大龙社区为主要阵地,围绕墙绘、调研、义教三大核心任务,深耕基层需求,融合专业所长,用青春行动书写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图为育青知行实践团合照。供图 苏政文 徐力
墙绘赋能:艺术点亮乡村文旅新地标
▲图为育青知行实践团成员在墙面上起型勾线。供图 谭天宇
▲图为育青知行实践团成员铺大色块过程。供图 谭天宇
实践团聚焦兰龙村文旅发展需求,以“光影兰龙・古韵新篇”为主题,耗时14天完成95平方米大型主题墙绘。
创作前,实践团深入调研当地文旅特色,将萤火虫基地、龙溪栈道、兰龙古屋等核心元素融入设计,通过深邃夜空、蜿蜒溪流、古朴屋檐等视觉符号,构建与周边景点呼应的艺术景观。
▲图为育青知行实践团成员用画笔勾勒草叶等自然元素轮廓。供图 徐力
▲图为育青知行实践团成员用画笔勾勒草叶等自然元素轮廓。供图 徐力
创作过程中,实践团展现出高度的专业素养与协作精神。先对素色墙面涂刷白色底漆,再以粉笔精准勾勒溪流、荷花、蘑菇等自然元素轮廓,调配出贴合自然的夏夜蓝、草叶绿、菌盖褐红等色调,从淡蓝溪流落笔渐次铺展画面。
▲图为育青知行实践团成员邀请孩童参与墙绘创作。供图 徐力
▲图为育青知行实践团成员与孩童探讨墙绘设计图。供图 徐力
▲图为育青知行实践团成员专注复刻蘑菇造型轮廓。供图 徐力
▲图为育青知行实践团成员专注进行墙绘创作。供图 徐力
灯光映照下,实践团成员分工明确——测量定位确保构图精准,粉笔勾勒细化线条,细致审视把控细节,更邀请村内孩童参与创作,让欢声笑语融入艺术实践。
▲图为育青知行实践团指导老师谭天宇对墙绘局部色块进行补色修饰。供图 徐力
▲图为育青知行实践团成员喷涂萤火虫图案。供图 徐力
墙绘的完成填补了兰龙村村口景观空白,更以艺术语言与周边文旅资源形成深度呼应:萤火虫元素呼应当地夜游项目,溪流曲线引导游客探索亲水景观,古屋轮廓唤醒对历史建筑的好奇。
▲图为墙绘创作前兰龙村村口墙面原貌。供图 徐力
▲图为育青知行实践团在兰龙村村口完成的95平方米主题墙绘全景。供图 徐力
据当地村民反馈,墙绘已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大量游客驻足拍照,部分游客因墙绘延长停留时间,带动村口小卖部等周边业态经营效益提升,实现了“视觉美化”向“文旅增值”的转化。
▲图为团端州区委书记黄晓宇、睦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黄嘉豪视察墙绘创作现场。供图 徐力
该墙绘项目得到多方关注与肯定。团端州区委书记黄晓宇、睦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黄嘉豪亲临现场视察指导,对实践团的艺术实践予以高度评价。
▲图为媒体采访育青知行实践团指导老师谭天宇。供图 徐力
媒体亦对创作理念与实施过程进行采访报道,使这幅凝聚青春创意的墙绘,成为“高校实践+地方治理”协同发展的生动注脚,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赋能样本。
▲图为团端州区委书记黄晓宇与育青知行实践团成员合影。供图 徐力
多元调研:深耕发展肌理,激活乡村动能
产业调研,探寻园区发展新路径
实践团深入肇庆端州双龙工业园,以“产业发展探前沿”为导向,对广东德力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肇庆市京盛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开展深度调研。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企业负责人合照。供图 徐力
在广东德力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实践团走进智能化生产车间,近距离观摩五轴联动加工中心、高速龙门机床等核心设备的生产流程。
▲图为广东德力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项目方案。供图 徐力
▲图为企业负责人带实践团成员参观车间。供图 徐力
▲图为企业负责人讲解精密设备操作方式。供图 徐力
企业负责人刘建宏介绍,这些设备以微米级精度服务航天军工、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同时为中小企业定制精密加工解决方案,助力数字化产线升级。车间内徕卡激光跟踪仪、德国卡尔蔡司三坐标测量仪等高端检测设备的应用,彰显企业“赋智能造,驱动未来”的技术追求。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企业负责人合影。供图 徐力
在肇庆市京盛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实践团通过座谈与实地考察获悉,该公司总投资达8亿元,首期投资6亿元,占地90亩,重点引进高端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应用制造、医疗装备制造等产业,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与政策支持,构建集生产、科研、产业服务配套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
▲图为肇庆市京盛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招商经理介绍项目方案。供图 徐力
▲图为企业负责人介绍产业信息。供图 徐力
▲图为企业负责人带实践团成员参观厂房内环境。供图 徐力
▲图为实践团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供图 徐力
企业负责人通过项目沙盘详细展示园区布局,使成员直观理解“为企业安家”的发展理念。
▲图为肇庆市京盛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项目沙盘。供图 徐力
▲图为肇庆市京盛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招商中心会客大厅。供图 徐力
▲图为广东德力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荣誉墙。供图 徐力
▲图为德力数控发展历程。供图 徐力
实践团系统梳理发现,园区具备政府政策支持、交通区位便利、土地成本较低等优势,但存在高新技术人才短缺、招商引资难度较大等发展瓶颈。基于此,实践团结合专业视角,提出“强化校企人才定向培养”“优化产业链配套服务”等针对性建议,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青年视角的参考方案。
非遗调研,传承端砚文化匠心薪火
▲图为程良端砚文化艺术馆外景。供图 徐力
实践团走进程良端砚文化艺术馆,与端砚制作技艺第十四代传承人程振良、程朗展开深度交流。程振良从事端砚制作四十余载,向成员系统讲解端砚从采石选料、设计构图到雕刻打磨的全流程工艺,强调“选料是基础,每块砚石均有独特纹理与质地,需依据石料特点构思设计,方能赋予端砚灵魂”。
▲图为程朗讲解端砚。供图 徐力
他结合馆内珍藏的端砚精品,从石材特质、雕刻技法、制作工序等专业维度细致解读,使实践团成员深刻理解端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的文化地位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图为程振良端砚获奖作品。供图 徐力
▲图为程良端砚文化艺术馆馆内中景。供图 徐力
作为新一代传承人,程朗分享了“传统技法+现代设计”的创新实践——在保留传统雕刻精髓的基础上,融入当代审美元素,使端砚更贴合现代需求。
▲图为程朗指导育青知行实践团成员雕刻砚台。供图 徐力
▲图为育青知行实践团成员体验打磨端砚石。供图 徐力
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砚台雕刻、打磨工序,在程朗指导下执刀刻砚,虽技法尚显青涩,却深切体会到“如琢如磨”的匠心精神。
▲图为育青知行实践团成员采访非遗传承人程振良。供图 徐力
▲图为育青知行实践团成员采访结束与非遗传承人程朗合影。供图 徐力
调研过程中,实践团系统梳理端砚文化的历史脉络与当代价值,明确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意义——既是文房重器,更是承载千年文脉的精神载体。
▲图为育青知行实践团成员与程朗合影。供图 苏政文
实践团计划通过文字纪实、影像记录等多元形式,全景呈现端砚制作技艺与传承故事,助力这一古老技艺在青年群体中传播。程振良对实践团的努力给予肯定:“非遗传承需要代代接力,青年的关注与参与,正是端砚文化焕发新生的希望。”
红色调研,赓续革命精神时代火种
▲图为高要学宫外景。供图 徐力
▲图为育青知行实践团成员参观高要学宫。供图 徐力
实践团走访高要学宫、肇庆宋城墙、丽谯楼等承载厚重历史的红色地标。在高要学宫,成员研读史料、观摩革命文物展览,系统梳理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漫步肇庆宋城墙,在斑驳砖石间回溯往昔峥嵘岁月,感受古城墙铭刻的革命精神与不朽荣光;在丽谯楼,通过抗战雕塑重温历史场景,深化对革命历史的认知。
▲图为育青知行实践团成员拍摄“青年大学习”视频。供图 徐力
实践团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精心摄制“青年大学习”主题微视频,制作图文并茂的线上推文,多维度、立体化呈现红色资源的当代价值。通过构建红色文化传播矩阵,推动革命精神与红色基因在新时代青年中赓续绵延,强化青年群体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
美育润心:搭建教育桥梁,守护童心成长
▲图为育青知行实践团与学生合照。供图 徐力
实践团在大龙社区开展为期5天的特色教育实践活动,构建“安全教育+文化启蒙+科学探索+心理健康”的多维课程体系,覆盖大龙社区青少年群体。
▲图为育青知行实践团成员开展安全教育课。供图 徐力
▲图为育青知行实践团成员为小朋友讲解情绪种类。供图 徐力
▲图为小朋友积极回答问题。供图 徐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学生授课。供图 徐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学生共同做实验。供图 徐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学生感受试剂气味。供图 徐力
课程设计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应急逃生情景剧”让安全知识具象化,“成语大世界”通过看图猜谜、故事复述激活传统文化认知,“彩虹杯实验”以酸碱反应现象点燃科学探究热情,“垃圾分类课”传递环保理念,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良性循环,“心理健康课”以趣味游戏引导情绪管理,助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图为大龙社区与育青知行实践团挂牌合照。供图 徐力
义教活动期间,大龙社区与实践团举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标志“高校+社区”协同育人模式正式启动。社区负责人表示,系列课程填补了暑期素质教育空白,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与收获的成长,成为活动成效的生动注脚。
▲图为育青知行实践团在兰龙社区合照。供图 徐力
▲图为育青知行实践团在大龙社区合照。供图 徐力
据悉,此次实践团三下乡活动得到团端州区委、睦岗街道等单位的高度关注与支持。睦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黄嘉豪在中期成果汇报会中肯定实践团“以专业所长精准对接乡村需求”,团端州区委书记黄晓宇在总结大会上鼓励成员“持续扎根大地、服务社会”。未来,实践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践行“百千万工程”行动,推动墙绘文旅动线建设、端砚文化传播等成果转化,探索“高校实践+地方治理”的长效协同模式,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持续绽放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谭天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