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乡村青少年暑期生活,推动“航空科普+文化传承+推普助力”深度融合,今年7月黎明职业大学航空学院“蓝天语翼”社会实践队在安溪县虎邱镇美亭小学支教点持续开展“奇幻森林”创意绘画、“非遗小工匠”手工体验课程,以趣味互动点燃孩子们的想象力与文化热情,用实践行动践行“声联山海,‘翼’启振兴未来”的实践初心。
“奇幻森林”:以画笔为媒,探索自然奇趣
“老师,这些树枝像不像伸展的手掌?彩色的树叶里藏着什么秘密?”在孩子们的好奇提问中“奇幻森林”的课程拉开序幕。课堂上,实践队队员韩昌凝通过展示融合夸张、拟人手法的创意画作,启发孩子们思考“如何让自然说话”,引导孩子们深入观察自然界的“奇特成员”——有的树枝如人形舒展,有的树叶晕染出彩虹般的色彩,还有的植物形态仿佛长着五官……一个个超现实的自然景象打破了孩子们对自然植物的固有认知。
▲图为奇幻森林课堂,小朋友们踊跃发言
随后的“自由绘画时间”里,孩子们手持画笔,专注地在画纸上勾勒线条、涂抹色彩,将脑海中的奇幻场景倾泻于纸上:有的画“会微笑的花朵”,有的创作出“能跳舞的树叶精灵”,还有的用渐变色彩表现“会呼吸的森林”。实践队队员同步引导孩子们用普通话描述自己的作品,如“这棵树的树枝像爸爸的手臂,会保护小鸟”,在创意表达中自然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图为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
一幅幅充满童真与想象力的画作跃然纸上,“以前只见过绿色的树叶,原来画画可以让森林变得这么有趣!”美亭村学生小林举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说。本次课程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观察力与想象力,更通过“绘画+表达”的形式,让艺术细胞与语言能力在趣味互动中悄然生长。
“非遗小工匠”:以巧手传艺,触摸文化根脉
“非遗小工匠大挑战”课程接力开讲,由实践队队员卢诗琳带队,聚焦漆扇与剪纸两项非遗技艺,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为“非遗小工匠大挑战”课程
活动开场,卢诗琳就抛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两千多年前的‘空调’是什么?” 这一下子就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当得知漆扇的历史以及深藏的生活智慧后,教室里瞬间响起阵阵惊呼。随后,她又展示了“会讲故事的红纸”:剪纸中的“福”字寓意吉祥,兔子图案承载丰收喜悦,每张作品都是先民情感的表达。这些传统技艺的展示,让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从年轻的孩童迈向了中华文明的悠悠长河。
随后,在漆扇魔法课堂中,队员们化身 “非遗魔法师”,带来了神秘的 “四步魔法” 口诀:滴颜料、晃扩散、浸三秒、提晾干。孩子们眼睛瞪得大大的,紧紧盯着每一个步骤,连呼吸都不自觉地轻了几分,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都想赶紧学会这神奇的“魔法”,做出属于自己的漆扇;在剪纸艺术课堂中,队员们化身“文化使者”亲自示范,带领同学们解锁“三剪秘技”,从基础“春”字剪起,随后进阶挑战兔子、蝴蝶等动物造型,剪刀在红纸上“慢慢爬”,剪出一个个生动形象。
▲图为课堂上,小朋友认真的剪纸中
“这是我做的漆扇,扇起来有风,还好看!”“我剪的窗花可美了!”成果展示环节,孩子们举着作品相互介绍,分享制作心得,镜头定格下这些承载着非遗记忆的小小手工作品。 ▲图为小朋友自信的展示自己的漆扇作品 以科普推普为桥,绘就青少年成长新图景
“奇幻森林”以自然为镜,激活创造力;“非遗小工匠”以传统为脉,厚植文化根。连续多日的七彩课堂是“蓝天语翼”实践队“科普推普协同振兴”模式的生动实践。在课程中,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在普通话交流中提升表达能力,在团队协作中增强凝聚力。
实践队指导老师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让乡村孩子既看得见自然的奇妙,也摸得到文化的温度。”接下来,“蓝天语翼”实践队将继续依托“航空科普+语言赋能”核心开展更多特色活动,让知识的翅膀载着孩子们飞向更广阔的世界。
(黎明职业大学 陈玮琳 卢诗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玮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