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江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沐光”实践队闽西探寻红色交通线

发布时间:2025-07-24 15:4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曾雅勤   阅读 891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11日至14日,福建江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沐光”实践队深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长汀县,围绕中央红色交通线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实地探访遗址与博物馆,挖掘这条秘密交通线的历史遗存与运作细节

7月11日下午,实践队首站来到中央红色交通线闽西交通大站旧址永昌楼。这座二层土木结构建筑保留着清末民初的风貌,一楼展厅内,泛黄的历史文件与复刻的交通线路图整齐陈列。队员们驻足于一幅标注着1931年交通站点分布的地图前,地图上用红笔圈出的关键节点旁,标注着“每月三次物资转运”“夜间通行”等字样。展厅内复原的交通员办公场景中,一张木桌的抽屉内侧留有细小划痕,据介绍,这是当年交通员用来标记紧急程度的暗号。

图为实践队在永昌楼展厅内查看交通线路图

7月12日,实践队前往溪口镇重走红色交通线。在当地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沿着当年交通员常走的山路前行。山路陡峭处仅容一人通过,两侧丛生的灌木不时勾住衣物。讲解员指着一处岩石凹陷处介绍:“这里曾是交通员藏匿情报的地点,凹陷深度刚好能放下一个巴掌大的油纸包。”行至半山腰的一处废弃土屋,队员们发现墙体有明显的修补痕迹,讲解员说明,这是当年为掩护交通员临时加固的隐蔽入口,屋内地面仍能看出被反复踩踏形成的浅坑。

▲图为实践队员在溪口镇红色交通线山路上行进,讲解员在前方指引路线

7月13日,实践队走进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下午3时,志愿讲解员带领队员们参观“红色交通线”专题展区。展柜内,一顶竹笠的边缘缝着几处展柜中还陈列着一本1932年的杂货铺账本,上面记录的“油盐酱醋”交易数量,实则对应着不同类型的物资——“盐三斤”代表三份文件,“醋一瓶”代表一位需护送的人员。队员们俯身查看账本上的字迹,发现部分页码边缘有轻微磨损,推测是长期翻阅核对信息所致。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内查看1932年的杂货铺账本

此次实践中,队员们累计拍摄遗址细节、文物展品等照片50余张,整理交通线相关历史记录28条,为进一步研究中央红色交通线的运作机制收集了第一手素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雅勤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