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垄乡行记·终章

发布时间:2025-07-18 23:0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楚晗 俞星辰   阅读 9.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7月1日至15日,浙江农林大学“青垄ART+”脉流计划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赴衢州市开化县下淤村,开展了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初识乡土到深耕探索,团队以“艺术激活乡旅潜能”为核心,用青春智慧为村庄旅游发展注入鲜活动能。

图 1马金溪风貌

实践首站,团队便踏上“寻根之旅”——走进浙西革命斗争纪念馆,在泛黄的史料与生动的展陈中触摸红色记忆;漫步根宫佛国景区,于巧夺天工的根雕艺术里感受非遗魅力;驻足开化县文化客厅,系统了解县域未来发展规划与特色民俗传统。这场“预热调研”让成员们快速把握开化县的历史文脉与发展方向,为聚焦下淤村的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图 2实践团前往景区

自7月2日起,团队正式扎根下淤村,以“脚底板”丈量乡村肌理:穿梭在错落有致的村落巷道,记录老房改造的潜力;驻足于清澈蜿蜒的溪边水岸,观察亲水节点的利用现状与游客动线;穿行在绿意盎然的田间地头,探寻农耕体验与旅游融合的可能性。成员们不仅是细致的“资源勘探者”,系统梳理村内旅游节点的优劣势,更主动当起“倾听者”——在艺术家工作室里与创作者深谈,讨教如何让当地民俗文化“看得见、带得走”。这些带着温度的声音,都化作团队构思方案的重要养分,围绕配套服务升级、农旅场景创新、民俗IP打造等方向,他们反复打磨思路,期待让村内闲置资源“活”出价值,让游客从“匆匆路过”变为“驻足流连”。

图 3团队成员访谈游客

15天的实践虽已落幕,但青春与乡村的联结仍在延续。浙江农林大学“青垄ART+”脉流计划实践团带着满满的调研成果暂别下淤村,而那些关于乡旅赋能的思考与方案,将成为种子播撒在这片土地上。未来,团队将持续完善实践成果,期待以更精准的创意助力下淤村走出一条“文化有温度、旅游有活力”的乡村振兴路,让青春力量真正扎根乡土、开花结果。

图 4团队合影

图:俞星辰、俞梦婷

文:陈楚晗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俞星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1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